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10-20翟国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事物多媒体数字

翟国贤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29-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是我们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下面就结合我的实际工作来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直观演示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儿童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具体的事物容易接受,但是对于抽象的东西不容易掌握。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就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我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实物、挂图、图片、多媒体等。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这种认知尤为重要。如教学数字9的认识时,我出示了9朵花、9个苹果、5只喜洋洋、9个△,学生从这些演示中得出结论: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9。为巩固这种认识,我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9”来说等等。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的认识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认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在直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青睐,并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媒体使用简便、图象逼真,能充分显示事物的动态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除法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平均分,可以演示《西游记》中孙悟空分西瓜的场景,学生爱学,有兴趣,通过事物动态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许多小东西也能制作成教具与学具,变静为动,增强形象性与趣味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生活是比较熟悉的。我们结合实际教学,对学生来说来源于实际,结合实际生活会让学生更想学、更容易掌握,更容易灵活运用。如在低年级《认识人民币》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学时通过创设孩子在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拿出学具人民币来模仿生活中购物的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又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们可以拿自己的钟表学具,演示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一系列的时间,明确时针分针的作用,知道每个时间段。促进孩子珍惜时间,有时间观念。

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来引导教学。例如在教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会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习数字1—9的时候,我会教学生背诵一些顺口溜:“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称东西,6像口哨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摇一摇,9像气球飞上天”,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了枯燥数学内容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字形象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置游戏情景,把新知识寓教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让学生对于新知产生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抢答。可以分组竞赛,可以通过盘山游戏来进行计算竞赛。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得到知识。

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利用游戏开场,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上课,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能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教学中,学生通过笔算知道852能被3整除后,教师变换各个数字的位置,将852变为258、528、582、825、285让学生一一将它们整除,学生发现,不管怎样变都能被3整除,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揭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谓水到渠成。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事物多媒体数字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奇妙事物用心看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数字变变变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