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分析及辅导方法

2015-10-20刁玉会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健康家庭

刁玉会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112-02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生理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一、农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1.不爱学习。不同年级均存在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害怕做作业,依赖性大。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2.多疑恐惧。整天看上去心事重重、胆小怕事、情绪不稳定、不太愿意相信他人,喜欢异想天开。3.不能也不会与他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对他人冷漠、敌视。常把内心的烦恼、气愤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故意损坏公物、他人物品,以取得内心安慰和平衡。4.逆反心理严重。故意和老师、家长、同学对着干,你让我干的我不干,不让我干的偏要干。当得不到老师、家长、集体的重视和认同时,故意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表现为典型的哗众取宠。5.不爱与学习或品德表现良好的学生交往,对他人说的话多疑,老觉得别人在取笑自己、少言寡语。6.依赖性严重。表现为自卑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7.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如果没有人对之进行监督就不能独立地做事、完成作业。其次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8.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

二、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其中,生理因素如遗传、发育、疾病等是能否实现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在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个体的心理素质及其成熟发展水平等内部因素则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因此,对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一般来说,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过分溺爱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天长日久,子女便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唯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

3.家庭气氛不和谐

在农村,很多父母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涌向了收入相对高的大城市,把子女留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直系亲属照管,长年难得回家一次,这就造成了子女对父母不理解甚至责怪、厌恨;其他监管人又不能切实起到监管作用;另外,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也导致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育方法不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人际交往不好

研究表明,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小学生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悦纳、肯定和尊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伴的情谊,他在学校集体里就会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其身心便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一个在师生关系和集体中经常受到冷落、排斥或否定的学生,会形成自卑感或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如何针对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

促进小学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尝试或尽量做到: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克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1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1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1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1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1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1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我相信教会了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和辅导的方法;学校和社会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积极的配合,肩负着我们祖国未来的他们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