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学校如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2015-10-20谢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技能专业技能

谢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100-02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中职学校在为国家培养普通技术工人的前提下,能否完成培养相应比例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任务呢?

一、中职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不足

按照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义,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通俗地说,高技能型人才属于高级“蓝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灰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通常较高,对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转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显然,对处于职业教育较低层次的中职教育来说,要完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无疑是勉为其难了。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存在这样几方面的先天不足。

第一,中职学校受教育的主体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发育还很不成熟,大多数不具备进行独立的具有创新性实践活动的能力,对相关的专业理论也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很难将他们培养成为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实用创新型人才。

第二,中职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设备都不能满足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首先,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专业教师与校外工厂间交流机会偏少,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师资队伍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其次,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设备普遍缺乏,缺乏必要的实践场地和实践设施,很少具备校办工厂这样真实的实践场所,这方面中职学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三,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学生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通常只有两年时间,最后一年基本处于半实习半就业的状态。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更别说精通了。同时,中职学校开设的理论课程相对简单,很难做到让学生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打通,而这是一个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中职学校有可为

前面讲到了中职学校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方面存在的几点严重不足,那中职学校是否完全不具备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可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多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都成长为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他们的成功经历充分说明了中职学校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是有可为的,至少在某些专业上是有可为的。

关于这一点,我想以我所在学校的一些成功经验来加以说明。我所在的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是湖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开设了机电、数控、计算机、烹饪、学前教育等重点专业。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加荆门市以及湖北省组织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比如2014年11月,我校参加省技能大赛,就获得了动画设计、办公软件综合应用、数控车和服装制作4个一等奖以及多个二三等奖。这些获奖学生,他们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已经具备了非常突出的专业技能,他们今后很有可能成长为自己专业方面的高技能型人才。当然,目前他们还只是一个毛坯,专业技能具备了,但其他的方面还有待跟进。他们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技能,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磨练提高,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高技能型人才。

我校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呢?首先是学校领导重视,职业技能大赛事关学校荣誉,是学校对外宣传形象的窗口,因此,学校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确立了完善的竞赛选手的选拔培养机制。其次是我校各个专业都有一批责任心很强的双师型教师,他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指导培训竞赛选手。尽管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基础较差,但通过学校组织的强化训练,他们仍然能够脱颖而出,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这个事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职学校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是有可为的,他们虽然还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技能型人才,但他们起码可以为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二是按照普通的中职教育模式,是很难培养出这些高技能型人才的,但通过特殊的竞赛训练模式,却可以让参赛学生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各自专业技能方面的佼佼者。可见,尽管中职学校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但事在人为,只要采取的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成绩。

三、高技能型人才要靠学校社会多方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高技能型人才并不是某个单一阶段可以完成培养的,他需要靠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完成。单纯的学校教育或社会实践都不可能完成这一培养过程。一个人只有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然后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实践提高,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才有可能逐步成长起来。如果把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作一条流水线,那中职学校无疑是这一流水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某个单一阶段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中职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起点。所以中职学校切不可妄自菲薄,而应该勇于承担起自己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技能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