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5-10-20赵富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教案学案教材

赵富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84-01

随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进与实施,教师们都根据有效课堂教学学案的模式撰写学案,实施教学。但最终都能感觉到我们的有效教学课堂常常与“有效”还差很远。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进行交流。

一、教师重结果,轻学习研究过程

教师在学习和推广有效课堂模式过程中,没有深入研究怎样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把它贯穿于有效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做到真正有效。

1.教案撰写粗糙,对教材的钻研能力不强

在撰写教案过程中,教师仅仅参照有效课堂教学学案的模式:学生学什么——学习目标;学生怎样学——学习过程:复习题、尝试学习、巩固练习题、归纳总结、做题方法技巧;学生学得怎么样——当堂检测:对照课堂目标检测题、补救过关(需要补救知识点及补救练习)、当堂检测结果(检测题正确率)。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目标没有认真层层分解,甚至出现降低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学习的灵活性,在乎的是这是不是有效课堂教学学案,很少关心这节课上下来是否有效。

2.背教案,远离学生

大多的教师在课前已经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教案上写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来,上课时按照预设展开教学,只关注她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出现的错误顾及不暇,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不予理睬。这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式教学,走过场。

3.教学中整题海战术

在教案中的复习题、尝试学习、巩固练习题、当堂检测题的编排中,前后重复,没有创新、没有归纳和提升、更没有体现教学的核心。学生一节课疲于做题,到课结束时,有些学生还不知道这节课究竟学到什么。

二、教学中紧拿学案,丢掉课本

每一本教材都凝聚着众多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从主题图到情境创设,从例题到练习,都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精心挑选和设计的。课本是我们的教学之本,更是学生的学习之本。有些概念性、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否完整、准确,让学生看书更系统准确。练习题目在书上,学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开教材使用。但往往在教学中,教师从来不叫学生打开课本,教师的所有题型都摘抄自个人的教辅资料书,而课本则成了摆设。

1.教学中以教案为主课本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死守教案,不管学生的想法。时有发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一次数学书都没有打开,更何况让学生读数学书,理解数学书。有的学生对数学题目都读不通顺,更何况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争论了。

我们课堂教学提倡返璞归真,课堂教学使用教材这是实事求是,这才是最真实的课,省时高效,何乐而不为。作为教师,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合理的开发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2.学生为主体不自主

我想学生阅读数学书的能力与对数学书上质疑应该是学生会预习的前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教师在备课时也是对数学书认真阅读、思考,而学生听到的是教师对数学书上的知识或方法理解后的吐纳,如果让学生自已看一看、想一想,是否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对知识理解得更深。

3.课堂总结流于形式

课堂总结是学生对一节课后学到知识的反馈,是体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否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的体现。而有些教师对课堂总结的认识不够,或者运用不够。课堂上或者不总结,或者由自己替代,从而失去了总结的意义。

总之,在实施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是不是有效,学生的考试分数达不达到有效,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教师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喜欢

教案学案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定跳远》教案
乡愁导学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