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10-20王秀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水泥路开放性创新能力

王秀丽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71-02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教授曾说过:“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他的论述包括两个要义:首先,创新教育培养的是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

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是针对传统数学中封建问题提出的。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问题的开放、问题答案的开放和解题策略的开放。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1.问题的开放。给出不确定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补充好问题再练习。老师给出条件:一个圆形花坛外面围着一圈1米宽的水泥路,水泥外圈的周长是18.84米。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能会补上跟花坛有关的问题,如求花坛的半径、周长、面积,也可能会补上跟水泥路有关的问题,如水泥路的面积、内圈周长,也可能补上求水泥路与花坛的面积差。让学生根据条件多面考虑问题,培养了多角度探索研究的思维习惯。

2.问题答案的开放。主要是指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学完比的基本性质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题:4:6=( ):( )。这个题目的答案不唯一,各个答案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规律,比较灵活,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思路。例如,、、、,这四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策略:①化成分母相同,再比较大小;②化成分子相同,再比较大小;③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④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大小,因为大于而大于,所以这四个数从大到小排列是:、、、。对于这些比较方法,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肯定哪一种最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想法,不要强求一律,应让学生能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发挥其潜能。因为有些解题方法看似简单,但他的思维难度往往比较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解法及学生的知识能力作出有弹性的评价。

二、加强思维训练

不少教师认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这是一种误解。知识虽然是思维的材料,但它代替不了思维,学习知识虽然要运用思路,也要思考一些问题,但这不是在学习思考。思维是有规律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例如:3+3+3+2+2+2=3€?+2€?=15,有的学生也可能认为是下面这样的算法3+3+3+2+2+2=3+2+3+2+3+2=5€?=15。结果相同,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就应善于捕捉时机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开拓式课堂教学

1.讲授引动。主题激活,全体发展,教师讲授以创造思维来激活学生,并引发为创新能力。

2.学法发动。坚持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表现进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以此激励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运用中深化理解,在理解中掌握运用。

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心理环境和教学情境。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对课堂教育参与积极性也会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10.9€?.2(保留两位小数)时,教师不做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思考,要保留两位小数,必须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小数;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保二除三”的思维定势,除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后,通过比较余数是否达到除数的一半来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而直接确定商约是1.76。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能不时迸发创新的火花。

3.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愿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当某位同学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通过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系创新的热情。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不只是一种机械的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更是一种崭新教育观念的形成,乃至趋向成熟。只有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水泥路开放性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城市的地下有什么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建好水泥路 敲开幸福门
水泥路的面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玻纤格栅在水泥路面罩面补强中的应用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