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2015-10-20张海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语文

张海山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63-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阵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通过具体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优教。那么,怎样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呢?我觉得应该要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去争取。

一、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第一,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

第三,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

二、在读中感悟

小学语文注重的首先是一个“读”,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可用默读;而在课堂上的大多数场合,则采用朗读的方式效果更明显。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教学程序,这只体现了教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培养起朗读的兴趣,如何由朗读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即让学生学会朗读这一方法的运用,则是学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大胆采用这一基于合作,探究基础之上的新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努力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为学生提供开口说和表达交流的机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就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每节课中老师在上课时讲课时间都应控制在10到15分钟之内,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练、练习。可运用操练句式、自编对话、表演故事、完成课堂中特别设计的任务并报告任务完成情况等训练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演、多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在学生说话训练时,老师进行纠正,而且不断鼓励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以此来提高课堂效果。

四、勤动笔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它本身也是一种阅读,只是要求更高,层次更深。它托生于阅读课堂,融合了阅读写作,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习得语言技巧。但是练笔的主题受教材制约比较大,如果教师在设计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所以课堂练笔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写什么?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在阅读课文的进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要让学生有情感要宣泄,有语言要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练笔内容。

其次,要抓住时机。再精巧的练笔设计,如果错过了时机,也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练笔”。用教育心理学来说,当学生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时,思维极为活跃,此时,也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在组织课堂练笔时要讲究时机,在学生表现出有话想说、有感要发、有情可抒的时候,趁热打铁,才能卓有成效。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