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10-20童丽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课文探究语文

童丽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60-02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读自悟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尤为重要。

一、激发引导,培养质疑能力

疑是思之始,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思维是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习惯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凡教学伊始,学生提的可能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许多问题甚至不着边际。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的难点处求疑,关键处质疑,从中心句质疑等,让学生习得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能力。质疑范围可根据课题、课文体裁、学段要求、学生实际来确定;可以从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表达顺序等方面来确定,要因课而异,避免模式化。如写景类文章可以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质疑:一是抓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景物特点(景物在不同时间或季节的不同特点,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特点等);二是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景物类别等);三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是直接抒情还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是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找出或分析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等修辞效果)。

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归纳和整理,形成探究的重点、难点问题,不同的问题要随机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疏通性的问题可让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堂互答,教师不解释直接解答;探究性问题需要仔细研读文本进行解决;鉴赏性问题要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认真品析,才能体会得到;延伸性问题,是读懂课文后,想知道的课外知识;评价性问题是对课文的不同看法和深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那些和学习目标有密切关系、具有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探究。其他那些与目标联系不很密切的问题,略作引导、解释,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要杜绝“批评训斥”“置之不理”“糊涂应付”等不良的做法,要让学生在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归纳—提炼—聚焦核心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提高质疑能力。

二、体验感受,培养自悟能力

对于整理归纳出的紧扣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解答,也不要马上进入到讨论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要通过再次的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交给学生理解性、评价性、模仿性、拓展性旁注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课文句子的理解,根据文中人物语言、人物心理活动、课文插图、课文结尾等地方进行批注,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这些感受和同学进行交流,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从而提高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三、自主探究,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时代呼唤人与人的相融与合作,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但是,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的层面上。因此,提倡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时代赋予的一种学习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于面向不同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不拘一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自悟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是教学创新的基础,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学生养成质疑解难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将会终身受用。而自觉学习质疑,深入自读自悟,精诚合作交流,是培养“疑”的能力,养成“疑”的习惯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喜欢

课文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