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20吴开芬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导图教学方式

吴开芬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38-02

我们将思维导图称为心智图,借助于图文结合的方式就能采取相关层级图来对各级主题的关系进行表达,建立起主题的关键词、图像等之间的联系,终而形成一张图像,就像是大脑神经元一样。其优点在于高效、系统且简洁,这种方法可以促使放射性思考实现具体化。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具有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较高的联系度和相互制约度,所以说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是比较适用的,因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确保课前预习的高效,既能提高课堂效果,又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按照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为促进课前预习效果的提高,学生们需要做到:将预习的内容确定好,按照教学进度和内容难易来将自己的预习时间和重点安排好;将其中新知识的关键词找出来,在对新知识进行通读的过程中,将其中最核心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写下来,接下来在分支处写下次级关键词,以此类推,例如,锋面系统——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在在思维导图上进行分别标记。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首先,学生可根据预习时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对讲课内容进行有重点地听,在听课时对比自己预习情况和教师的讲解,并对其中的不足及时找出来并纠正,从而对于新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记忆,在课堂上就消化完课堂上的内容。其次,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将课堂笔记做好。做笔记能够将学生的眼、耳、脑、手都调动起来进行活动,这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是很有帮助的;将课堂的内容要点记好,弄清楚知识的结构,这对课后的复习和记忆是很有帮助的。然而,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学生记笔记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全部一起抓;无法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和层次性。因为存在这样的不足,所以造成难以有效提取有用信息,对记忆是没有帮助的。借助思维导图方式做课堂笔记的优势包括:突出了重点,用关键词的形式记录知识要点,同时用线条描绘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这就不但突出了重点,而且也将知识结构理清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思维导图灵活的形式,有助于突出重点,记笔记的时间得到了节省,思考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可借助关键词来加强联系和复习,确保学生记下每一块知识内容,在脑海中结构化地保存,有助于促进知识迁移;大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关键词间的联系深入发掘出来,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并对视觉元素加以充分运用。

三、借助思维导图来对旧知识的复习进行强化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注重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然而因为复习的内容全部是学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可能就会没有很强烈的学习愿望。复习课的内容就是要着重归纳和梳理过去的知识重点。所以,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很重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复习效果。复习课存在很大的知识容量,关键就是要很好地串联起很多的琐碎知识点。思维导图则与这一需求很好地相适应,借助关键词来带动各线,进而做到以线带面,最终为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系统,且具有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特点。例如,对高中区域地理部分知识的复习,就拿亚洲来看,可以将“亚洲”视为起点,其包括两大大的分支就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的自然环境又包括很多小“树杈”,诸如气候、地形之类;人文环境的“小树杈”又包括诸如人口、宗教之类,如此便促使一个整体的网络形成了。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促使知识更加具有活泼性和可视性,这样的知识网络能促使学生的复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可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四、借助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好问题。为了使高中地理的试题很好地完成,不能只是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记忆,其需要结合很多层次的知识,要选择多样化的题型,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问题本身,采取的解题模式主要是“问题呈现——审题——求解——验证”。用到的主要方式有举一反三、逆向思维以及顺藤摸瓜等,通过对多层次知识的综合运用来更好地实现解题。在对思维导图加以利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要盲目做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整个过程,实现从知识到应用。尽可能进行精炼和精讲,从而促使教学效果实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应该将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出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将解题的思维导图做出来,接下来再根据列式来进行求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事项:

1.思维导图不是对全部教学内容都适用

尽管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简单高效,然而并不适用于全部教学内容。例如在地理教材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计算地球时间,然而由于具有较强的计算性和公式性,缺乏层次性和段落性,因而难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而对于描述性的知识点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就教学环节来看,学生运用取得较好效果的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记忆,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致使难以绘制思维导图,时间长,比较熟练的同学才可以运用得比较好。

2.教师要对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正确的引导

个人思维总是存在局限性,在提倡自主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比较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或共同绘制,就能将学习的思路进行不断拓展,促使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层次,更好地构建思维导图与知识体系。有一些教师也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但没有取得多大的收效。因而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思维导图的普遍性,应该将其结合学生的特殊性,中国学生对被动学习方式已经习惯了,存在较弱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要将与中国学生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出来。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对学生的发散能力、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如今我国基本上还只是从理论层面来研究思维导图,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们更要将这一教学方式积极引进教学实践中来,并且将与中国学生相适应的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探索出来,以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更加快乐,同时还能收获知识,从而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大程度地激发和培养起来。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导图教学方式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