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指导学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2015-10-20王雅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废电池研究性课题

王雅华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34-02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自从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地理教学思想正被人们所摈弃。素质教育观不仅要求对地理课程、教材进行改革,也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为有效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准备积极的心理条件

教师应本着素质教育理念,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在一次次的探究学习中,逐渐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看法不再被“标准答案”所禁锢。久而久之教师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这种开放的环境,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学习生活中灵活应用。例如:北回归线亚欧大陆的东岸为什么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南极大陆蕴涵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两个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这种提问式的探究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从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寻找研究的课题,譬如,在讲西亚石油这一章节时,可将美国的中东政策和十年来分别对伊拉克、索马里、南斯拉夫、阿富汗的战争原因作为讲课的引子,运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中,以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地理,就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精心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1.把握可行性

简单而言,“可行性”就是确立的课题是能够操作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完成课题研究。研究性课题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过于简单的或太难的课题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

如有学生对恐龙的灭绝很感兴趣,便将课题确定为“恐龙灭绝原因之探索”。很显然,这一课题非常不切实际,表现在:①恐龙是早已灭绝的动物,其灭绝原因在科学界也还没有最后的定论;②从研究者(学生)本身来说,也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看来,我们在指导学生确立课题时,不能完全用成人研究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研究,而是要考虑中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

2.注意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所确立的课题必须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选题的方向性问题。因此,在选择课题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适当布置课题。为配合课堂教学,不仅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增设了“活动”栏目,每章后都有相应的“问题研究”,而且还辅之以乡土教材,这些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要紧扣教材确定的知识点的要求,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根据“跳一跳、摘挑子”的原则,选择好课题。例如,我在水资源教学时,就利用了乡土教材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东湖流域的污染问题及对策》。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水的污染问题严重和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不仅涉及生活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工业、经济、观念等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对中学生来说,如果将水资源浪费问题也纳入他们的研究之中,不仅课题内容过于庞杂,而且难度也偏大。因此,我把问题的范围确定在污染问题上,带领学生去东湖考察,获得水污染的感性知识,同时也带学生走访水利局、环保局等单位,取得水污染的一些客观数据,指导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及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的知识完成课题研究。由此可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选题、立题方面,而且还更多地体现在课题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实施过程中求真、求实的态度等方面。

3.鼓励新颖性

学生课题研究的新颖性主要指:(1)课题所反映的问题本身是否新颖,即学生是否提出了别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别人未曾注意到、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2)对于同样的问题,课题是否从另外的角度进行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课题“垃圾,是宝,是草”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使课题趋于多元化,而非简单的“宝”或“草”。这种新颖性的题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许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常常感到课本内容背了好多,一到分析问题时却用不上、不知道该用什么,感到地理好难,分析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时我不断的向学生强化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如(1)分析问题时首先我们需要在宏观的层面上把握进而在微观层面上再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出其主要因素,重要因素。(2)在地理事象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去看待,需要从利弊两方面去分析等等。比如说在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时,我就要求学生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先要建构这个大框架,接下来再结合本区的具体条件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本区的农业,其中什么是主要因素,哪些是重要因素?具体是如何影响,有什么利弊?

如在本章,学生理清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后,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闽东食用菌的今昔”:①闽东地区被称为“食用菌之乡”,特别是古田以生产白木耳、香菇著名,蕉城区以生产香菇、蘑菇为主,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又是什么;②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罐头厂蘑菇罐头出口受阻,严重积压,造成当年收购价格大幅下跌,大大影响了第二年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影响因素是什么?③闽东蘑菇生产要走出闽东,走出福建,走出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当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案例研究时,达到了知识的自然迁移,定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当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灌输和强化,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今后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就不至于无从下手,而且分析问题也能比较全面、透彻,这样学生就不觉得地理那么难学了。

四、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由此观之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更是如此,要求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我在选修《环境保护》学习时,引导学生进行“废电池——环境的杀手”的课题研究。把全体学生分成4组:第一组,上网收集废电池对环境危害的资料并制作成资料传单;第二组,上街分发传单并进行宣传,使市民认识到废电池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废电池,呼吁市民提高环保意识。第三组,对宁德市民进行“废电池的看法及使用”的问卷调查,并制作成调查报告。第四组,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废电池——环境的杀手》的课题论文。该项活动中同学们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此课题研究获得了宁德市中学生论文竞赛一等奖。

五、认真搞好评估活动

1.重过程的考核而不是重结果的考核。因为研究性活动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在整个研究性活动中,教师必须以指导者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密切关注学生的每一项工作,并记录下来,正确分析他们的思维规律。

2.注意评估的方法。由于中学生认知结构中知识网络相对欠缺,尤其是他们的可塑性大,学习的兴趣随时会因为某种因素而变化。教师要懂得这规律,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激励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主动修正错误,寻找正确答案。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充分进行比较评价。在选好课题后,可将同样的课题交由二个或更多的研究小组去完成,待他们完成后,比较他们的异同、成败,使学生能从同学身上学习知识、发展技能。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废电池研究性课题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解读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废电池收集处置政策有变化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