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恋爱观研究

2015-10-11王林召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爱情观爱情大学生

王林召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0.引言

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和婚姻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1]。大学时期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段,也是其恋爱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目前“90后”占主导地位的大学,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所谓 “90后”大学生主要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并且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据统计,目前“90后”大学生数量已达到2800万。这部分学生由于出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大发展时代大变革的时期,他们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生活条件大大变化的一代,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一定的特点。“90后”大学生总体上爱好表现、个性张扬、目的明确、意识客观,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由于他们大多家庭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太多的人生波折和起伏,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强,尤其是在恋爱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成熟性[2]。

每个人对待恋爱和爱情的观点和态度不同,以及在实际情况上的不一样,所以在恋爱、爱情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幸福、快乐,也有失意和惆怅。正是“90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当今变革的社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在当代大学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研究设计

为了研究“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总体状况,本研究从恋爱观基本含义和内容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在开放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90后”大学生恋爱观问卷》。本问卷共30道题,主要包括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选取广东省粤西某高校450多名本科生和专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2,有效率91.5%,问卷中被试性别构成:男生 222人,女生 190人;专业构成:文科 125人,理科193人,艺术类94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总体现状

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对于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是:54.5%支持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只有5.1%学生反对谈恋爱,其中专业为理科的大学生最为支持,占29.1%,大一新生最支持谈恋爱,而大四支持度最小。其中班里边谈恋爱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见图1),63.8%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或谈过恋爱,而在专业方面,理科的学生没有谈过恋爱的达到38.1%,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大四的学生恋爱比例最高77.8%。农村出来的学生没有恋爱经历的比例最高达到38.1%,而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恋爱经历要比非独生子女的学生高,家庭状况较好的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占到88.5%,而学习成绩越好谈恋爱的比例越大。

图1 大学生恋爱状况

性观念方面,5.8%的大学生有性经历,64.6%的学生没有性经历。其中,男生经历的比例较高,具体如下图2。在专业方面,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有性经历的学生比例达到24.7%,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为7.8%,最低。年级方面,随着年级的增加有性经历的学生比例增加,城市出来的学生该比例为25.5%,高于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该比例较高,而成绩较好的学生该比例最高,为19.0%,随着成绩降低该方面的比例减少。另外,是否有性经历还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增加比例也随之增加。

图2 大学生性经历状况

2.2 “90后”大学生对恋爱的基本观点

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在恋爱的目的方面:男生女生认为主要是为了相伴度过大学生活而谈恋爱的占到43.4%,并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认识更强烈。对待爱情的态度方面见下图3,男生认为应该严肃认真忠贞的占35.3%,女生认为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天长地久的最多占41.4%,随着年级的增加认为恋爱应该严肃认真忠贞专一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学生认为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高于一切为12.9%,与事业同样重要有40.5%,仅次于事业占18.9%,还有18.4%的学生说不清。

图3 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

在恋爱的原因方面,认为遇到喜欢的人不想错过的大学生占59.7%,担心以后难有合适的伴侣占9%,偶然谈上了有9.7%。大学生对于恋爱的最终目的,认为结为情投意合的伴侣占61.4%,成家过日子养儿育女占27.4%。大学生对于恋爱时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方面,33.7%的学生认为恋爱是自己的事,会和父母商量占30.3%,32.8%的学生会征求好友的意见。在失恋方面,大学生会维持朋友关系有31.8%,成为陌路人占25%,很尴尬的有14.6%,5.5%的学生会反目成仇,具体见图4。如果是对方的原因失恋了,大学生一般会:好聚好散42.7%,很伤心但能自制有45.9%,而很痛苦甚至想自杀占到6.3%,而且找机会报复对方有3.6%。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方面,反对的学生有27.2%,赞成有19.4%,而表示理解占36.4%,无所谓的有16%。其中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四的学生赞同同居的高达45.2%。

图4 大学生对待失恋的态度

大部分大学生在遇到喜欢的对象时,主动追求的占49.5%,而在性别方面,女生更倾向于暗示对方或等待对方追求。在就业时,在工作和恋人的两难选择方面,选择工作的大学生占55.5%,而在性别上,51.9%的男生会选择恋人,而58.3%的女生会选择工作。

2.3 “90后”大学生对恋爱的影响因素

在恋爱和学业的关系方面,65.8%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有很大或一定促进作用,对学习有影响或副作用的有21.2%。在谈恋爱时会和恋人一起探讨学业方面,有39.8%的学生会经常探讨,偶尔探讨的学生占45.4%。在谈恋爱的方式方面,当代大学生主要通过现代通讯方式,其中电话、短信和网络各占20%左右,通过写信表达的只占8%。网恋作为一种伴随网络时代而诞生的产物,研究发现不接受网恋的占47.1%,接受的只占9%。

在“90后”大学生恋爱中的消费观方面,数据显示在大学谈恋爱中负担最重的是经济,占57.3%,而认为思想最重的有31.3%。一般大学生在恋爱的花销为,41.5%在 200元至 500元,15.3%花销在 500元至 1000元,而超过 1000元以上有 7.2%,低于 200元有 34.5%。另外,研究发现男生普遍在恋爱时花费要比女生多,专业方面,理工科的学生消费要低于文科,艺术类学生谈恋爱的成本要高,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消费要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普遍比一般或差的家庭在恋爱上花费要高。

另外,在大学生选择恋人重要因素方面见图5,大部分学生将人品排在第一位占45.9%,外貌其次占20.1%,性格占16%。在性别方面,女生中59.5%的学生选择人品作为第一位,男生选择外貌28%,稍低于人品。在年级方面,大一的学生相比较高年级更重视外貌,而高年级会更加注重人品和性格等因素。

图5 大学生选择恋人的因素

2.4 “90后”大学生恋爱的指导

有关“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指导方面,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获取婚恋知识和性知识的主要途径,电视、报刊书籍和网络占了63.6%,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起来仅仅占了11.6%。目前,大学生还是非常需要进行爱情观指导,主观希望的有44%,而不希望这方面教育的有27.2%。在爱情观的教育中,大学生认为学生本人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的有49%,家长和社会各占18.4%,学校扮演的角色占12.6%。大学生在是否接受过有关爱情观的家庭教育方面,受过或很少受过的有59%,没有或几乎没有的占41%。在中学时代接受过爱情观教育的学生占55.3%,没有或几乎没有的占44.7%。而大学阶段进行过爱情观教育的有55.6%,没有或很少教育的占40.3%。而目前大学阶段进行爱情观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个别谈心、开设相关课程和班会或讲座等形式来进行的。同时,造成目前高校开展爱情观教育困难的主要因素有,缺少有效的形式和内容最大,占47.1%,学校不重视占29.1%,而学生不愿参加占16.5%。

3.讨论及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总体恋爱观是积极健康的。同时,“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他们的恋爱观相对以前更加独立和自主,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但也存在理想主义和缺乏理性的思考,在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方面缺乏相应的认知。因此,给予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

(1)“90后”大学生渴望爱情,也重视恋爱。研究发现,不管男生还是女生,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部分已经存在性关系,同时也存在盲目性和缺乏理性不足之处。因此,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加客观地认识这种现象,并且区别过去的思想和做法对待他们的恋爱观,要与时俱进地去接受并理解这种现象,尤其让他们正确地认识性关系。同时,引导他们在恋爱中学会表达、相处和危机处理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恋爱能力[4]。

(2)“90后”大学生在恋爱观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总体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呈现是积极向上的。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总体还是能够客观认知,并且也明白它的忠贞性和严肃性。但由于其心理方面的不成熟,也存在着理想化、不成熟性等特点,在面临未来时,更多的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短期性和恋爱动机不纯等特点。尤其是在面临失恋以及性关系方面,还缺乏成熟性。因此,学校和家庭要更加关注他们,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抗挫能力和性健康教育的形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理性的恋爱观[5]。

(3)恋爱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恋爱和学业是不会相互影响的,同时,与时俱进的恋爱方式更加现代化和信息化,在选择恋人时更加注重人品。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恋爱还是比较理性的,但在消费观方面也存在消费过高的问题。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要不断加强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促进合理恋爱观的树立。

(4)恋爱观指导因素研究发现,目前,中学和大学时期相关恋爱观指导不足。由于“90后”大学生的时代性,大部分学生并不认可学校和社会的相关教育,主要原因是学校和社会对相关恋爱观教育重视不足,相关教育还存在盲区,而且形式陈旧样式单一,教育手段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不断加强恋爱观教育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从而建立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恋爱观教育。

[1]刘彦华,李鑫,曾宪翠.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7,23(4):74-77.

[2]李扬.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浅析——以北京市某些高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11):90-92.

[3]汪小强.高校大学生恋爱观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4]姚永平,方延洪,王宇红.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引导—基于对重庆大学学生的调查分析 [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7):169-171.

[5]卢春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271-274.

猜你喜欢

爱情观爱情大学生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