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15”上海火灾事故相关新闻语篇的叙事修辞批评

2015-04-15刘晓贝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突发事件语篇

刘晓贝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11·15”上海火灾事故相关新闻语篇的叙事修辞批评

刘晓贝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以Walter Fisher的叙事修辞为理论框架,对2010年上海火灾事故相关新闻语篇进行叙事修辞分析。新闻中所涉及的叙事要素以及它的修辞运作模式指出此新闻旨在告知民众此次火灾的根本原因。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叙事;修辞批评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居民楼发生特大火灾,此次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和损失。新华网将这一火灾事故列为2010年国内大事回顾中的一项,可见其影响力重大,受到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时,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或国际冲突问题发生时,民众很容易主观臆测其危害性,夸大事件的影响力。一些时候,甚至会给一个国家造成社会恐慌问题。因此,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新闻在解决突发事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新闻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和近期发展状况告知大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缓解大众紧张情绪的作用。近些年来,重大突发事件接二连三的在我们国家发生。很快,与该类事件相关的文章开始频繁出现于报刊杂志上。过去针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传播交流和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来探讨的,而本文拟从叙事修辞批评的角度进行论述。

叙事修辞批评由Walter Fisher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并且他将该模式运用到不同的修辞话语分析中。他的研究为该修辞批评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不断有学者关注、研究该模式,所以对该模式及该模式应用的研究也繁荣起来。但遗憾的是,对于该模式的研究,在中国还并不多见,这也是作者研究该方法的重要原因。本文所选取的语篇为上海火灾事故爆发后不久所报道的一篇新闻,拟采用叙事修辞批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1.叙事修辞批评

狭义上说,叙事就是叙事者直接向读者讲故事。广义上说,叙事是指对两个或者多于两个事件的陈述。这些事件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Foss(2004)认为,叙事通过四个特征与其它修辞形式区分开来。正如上面所说,叙事的区别性特征主要包括:其一,叙事是由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动态或静态的事件组成;其二,叙事是由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事件构成;其三,叙事中的事件必须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其四,叙事必须是关于同一个主题。

从早期的学者对叙事的观点判断,讲故事是叙事的重要区别性特征。因此,最早人们认为某些体裁明显是叙事,譬如电影、神话传说和故事等等。然而,现在的学者一致认为叙事无所不在。正如Foss(2004)所说:“叙事包括短篇小说、书籍、电影和歌曲等基本形式;叙事也蕴含在不那么明显的叙事形式中,例如朋友之间的对话、访谈、演讲以及可视文本。”对于Fisher,叙事修辞批评的创立者来说,诉诸理性的各种形式的人类交际都是叙事。叙事功能决定了叙事的普遍性(邓志勇,2012)。叙事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叙事修辞批评,Fisher(1984)将叙事定义为一系列象征行为——言语或行动,这些象征行为对于那些生活、创造并对其进行阐释的人们来说是有序并且有意义的。叙事修辞批评就是我们试图发现日常生活中这些象征行为是怎样帮助我们创造意义的,同时指出,为什么它们能够以叙事的方式影响我们的交流。Fisher认为叙事修辞批评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在特定的文化环境里阐释和评估交际行为的方法,因此使人们能够评估是否有一种具体的话语能够提供一种可靠、可信和使用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温科学,2006)

叙事修辞批评建立在两个基本的哲学基础上,即“人是讲故事的人”和“叙事建构社会现实”。邓志勇教授(2012)认为叙事具有诱导、认知和建构现实三种功能。Foss和Rowland发展了Fisher的叙事修辞批评范式使其能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对语篇进行分析,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识别叙事的形式,即叙事要素;其次,识别由特定故事所达成的叙事功能;最后,对有着特定受众的叙事进行评析,看其具有多大的说服力。(Kuypers,2005)

2.所选新闻语篇的叙事要素分析

上文提到的叙事要素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角色、场景、情节、叙述者、听众、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关于叙事中的角色,要区分出主要角色,该角色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非人类。通常情况下,如果文本中有一个正面角色,就一定会出现一个反面角色。两个角色通常是势均力敌的,这样才能平稳的推动整个情节的发展。(Kuypers,2005)正面角色分不同的类型,主要为两种。第一种是普通大众,这样能更好地与观众取得认同。第二种为典型的代表人物,如革命领袖或总统,因其能够树立一个观众心中的形象。该文本叙事中涉及到的角色主要有两种:一为反面角色火灾,其为一种自然灾害,其具备突发事件的特点,如突发性、难以预见性、破坏性、多渠道传播、聚众性和紧迫性等。它的主要影响就是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此新闻中,“至少58人蒙难,56人失去联系,71人尚在医院治疗”,仅简要的数字就能表明本次火灾的破坏性。叙述中的第二类角色为正面角色,在语篇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为受灾居民,二为文中所提及的救援人员,如消防人员和医院的抢救人员。文中提到的叙述者为受害人“家住18楼的黄子谦”,当事人对火灾事故发生时人们困于高楼无法逃生后被消防人员营救做了详细描述,采用当事人对突发事件现场的描述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另一角色也即消防人员在灾难中的营救工作体现了其品质。文中提到“据上海市消防局通报,共有107名居民为消防员所救。”

叙述中的第二个要素为场景。对于任何一个叙事文本,它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意象将人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时代带入到另一个时代中去,从而打破人类认知界限。叙述中的场景是指角色之外的具体细节,在叙述过程中场景的变化;场景与线索和角色的关系;特定场景的体现对于叙事场景的构建非常关键。上海火灾新闻中的叙述场景基本上是不变的,其背景为“2010年11月15日下午14时15分,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上一幢高层民宅发生严重火灾”。此背景为新闻报道的主要背景,文中的角色与此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叙述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受害者和营救人员,火灾带来的严重影响和损失决定了受害人的损失以及营救人员的工作。这种场景即火灾的产生有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原因,人为原因是建筑上的问题,而自然原因为风力原因。场景在新闻的叙述中较为详细地体现出来。该描述在文本中虽然简略,但极为关键。

叙事中的第三个要素为情节。它体现叙事过程是如何推进的。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情节主要涉及两点。第一,情节主要是来吸引观众并深化主题。第二,好的情节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例如,神话故事中的情节就不是真实的。但对于新闻报道语篇来讲,这一特点无需提及。从整个新闻的语篇来看,文中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因果关系是:其一责任单位称:“直接原因在于两名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的电焊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溅落的火星点燃了脚手架上的竹排和可燃材料。”由此可以看出,责任单位将所有的原因归于两名工人。该类因果关系的描述在叙述中不是最突出的,因此其叙述内容较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信度较低。第二类因果关系是在后来调查出的:“这起事故是一起因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所导致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也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危机事件发生后,尽管会带来恐慌,公众的关注点主要还是会集中于事件发生的原因,因果关系在推动情节的发展中较为关键。

叙事的另外一个要素为主题。主题为叙述中的主要观点及叙事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也就是叙述中所体现的行动的意义。例如,“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工作而取得成功”“善良是一种美德”等。然而,一些主题并不是直接体现在文本之中。如果主题不明确,观众会对其进行主观猜测出不同的主题。因此,叙事修辞所关注的语篇要求主题明确清晰。火灾事故新闻的主题是关于火灾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如文中大量的篇幅针对事故现场的分析,即主要围绕“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明显的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业和无证电焊工上岗,对停产后复工的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也就是说,该事故主要是人为的,即相关单位的责任。该主题由叙述者直接提出,在文中很清晰地体现出来,而接下来的叙述也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通篇来看,文本中的角色、场景和情节都是为揭示主题服务的。

3.所选新闻语篇中叙事修辞的运作

文中对于叙事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满足叙事修辞的四个主要作用。首先,语篇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众所周知,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候,观众会将目光集中于该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该事件。因此,语篇的开头是“至少58人蒙难,56人失去联系,71人尚在医院治疗”,用数字来吸引观众。此外,语篇中情节的布局对于新闻吸引观众的程度较为突出。观众对于新闻的信任度确定了该语篇的说服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容易产生恐慌的心里,会主观臆测事件的严重程度,并可能会危及到社会秩序。只有将事实公之于众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新闻要把握住公众心理才可以。该新闻同样满足叙事修辞的第二个作用,即获得观众和角色之间的认同。该新闻开始时提到了受害人的遭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观众脑海中构建出当时的场景,较为生动。也会使观众联系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遇到类似的遭遇,从而产生同情心理,这也是修辞学中所讲的一种同情认同。对于叙事修辞的第三个作用,将观众带到了一个场景中去,即“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上一幢高层民宅”。报道中对现场的细致描述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把观众带到文中所讲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从而对该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该类新闻报道体现的一个较为突出的价值观为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一点可以从所选的语篇中看出。例如,语篇指出:“全上海都处于悲痛当中,调集全市各方面力量进行伤员救治、现场搜索、事故调查、相关群众安置和善后处置”。不难发现,本篇新闻报道将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现在叙述之中,而语篇接下来对于相关工作的描述也与之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在危机事件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语篇中也涉及到了很多关于道德的标准,如面对灾难的积极应对态度。在处理危机时,全力以赴地应对灾害。

4.结束语

叙事修辞讲究一致性和忠实度,叙述中的一致性主要涉及到叙述语篇内要素是否联系密切,内部的一致性以及其中有足够的联接处。叙述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叙述中各要素的联系是否足以使得叙述有意义,叙述中的故事是否以最先发生的事展开的。本文对2010年上海火灾事故相关的新闻语篇进行叙事修辞分析,通过对角色、场景、情节、叙述者、听众、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的分析大致总结出关于此类突发事件新闻语篇的一般特征。希望此研究所得可以为新闻语篇及叙事修辞的研究和学习做出一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该研究可以引起国内对叙事修辞的重视,特别是通过其树立国家形象,应对国内突发事件和国际冲突等问题。

[1]Fisher W.Narration as a human communication paradigm:The case of public moral argument[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1984,(51):1-23.

[2]Foss S.Rhetoric Critic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M].US: Waveland Press,Inc.,2004.

[3]KuypersJA.Theartofrhetoricalcriticism[J].Pearson Education,2005,(1).

[4]邓志勇.叙事修辞批评:理论、哲学假定和方法[J].当代修辞学习,2012,(3):68-76.

[5]温科学.二十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陈永康)

H05

A

1008-7257(2015)03-0128-03

2015-04-29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的叙事修辞及其应用研究”(批准号:2014-gh-718)

刘晓贝(1975-),女,河南郑州人,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西方修辞学。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突发事件语篇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