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三足石瓢壶”的设计感悟和体会

2015-10-09杨海蓉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身筒壶体壶把

杨海蓉

(宜兴 214221)

做好一把紫砂壶,首先要考虑到壶的实用功能,然后让人观之有一种和谐的美感,因而对于壶的造型,对于壶各部位设计的合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所以说合理的设计,适合人们普遍的审美需求和使用习惯,便成为我们制壶艺人要多方面考虑的实际问题。

“石瓢壶”是紫砂壶传统造型的经典力作之一,历来深受紫砂壶爱好者喜爱。溯源历史,有相关资料和实物佐证,当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历代制壶名家制作较多,但每人风格各异,其品种主要有“高石瓢壶”、“矮石瓢壶”、“子冶石瓢壶”。读紫砂历史,深受启发,尝试设计制作了 “三足石瓢壶”(见图1)。前提是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进行的,看整个壶体巧妙地运用了三角形的对照变化,身筒与盖合为一个大的三角,把圈为三角,钮为三角,三足也构成三角,甚至直流与身筒也构成了“虚”的三角。这些三角巧妙而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石瓢壶”是几何壶型中运用三角形的经典之作。壶身呈扁圆形,上窄下宽,富有稳重感;壶盖为扁圆状,壶钮似一缓坡的拱桥,壶底有三只圆足,线条流畅,寓意深邃;壶底和身筒过渡较为圆润,身筒也相对饱满,桥钮、壶把、嘴也有所修整,整体更显豪气。壶体线形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略带拙味和稚气的椭圆形态,充盈着朴拙之美,增强了壶体的愉悦性和趣味性,为造型整体平添一种亲切感。从基本形体上分析,壶体下部体量较大,底部以三足鼎立,减弱了视觉下部过重的感觉,有意识地把口面稍作放大,便于放置茶叶和清洗,嘴略带弧度地弯曲,使倒茶时通畅无阻;再则,壶把上部比常规的略粗,壶把下部略显细瘦些,形成对比,把握住粗细适宜,又有活力,使用舒适惬意,又有倒茶时的稳定性,达到了形式与实用的高度统一。“三足石瓢壶”的造型构成基于圆球形态,是这一基本形态不同体量、比例的组合。以造型构成基本方法将各种球形协调起来,组成“三足石瓢壶”的基本形。观赏此壶,能感到一种完整的美。正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所说:“这种美不在某一特殊部分的闪烁,而在所有部分总起来看,彼此之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没有一部分突出到压倒其它部分,以至失去其余部分的比例,损害整体结构的完美”。该壶以大小球体变化而成,壶盖为小球体取舍成形,壶嘴、壶把比例大小得当,整个造型透出稳中见秀,鉴于历史作品的启迪感悟,在创作“三足石瓢壶”时,汲取其精华所在,亦使整体造型达到同样的稳中见秀。

图1 三足石瓢壶

陶刻是紫砂壶发展至今使用最广泛,也最受世人喜爱的装饰手法,紫砂独特的材质、多变的造型,再加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已成为紫砂文化、紫砂特色的主流。陶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法,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提高紫砂壶的整体艺术欣赏效果,把陶刻技艺融入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之中,给作品带来统一的艺术效果。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在“三足石瓢壶”上设计刻上梅花,在把玩之间从壶体中透出“骨力”,也增添几分豪气,让人感觉在朴实中又多了一层古朴典雅之美,更显其浑厚、稳重之感,高雅而不俗的韵味。整个壶体完美统一、充满神韵、线条流畅、施艺严谨,有君子之风。在创作“三足石瓢壶”时,做到取舍得当,尽可能多留出空间,立形尽意,意在其中的抽象空间,在空间中总会立其形,在形体中善解之“神”,使作品明快洒脱、气韵生动、蕴富灵气。在壶形、壶嘴、壶把、壶的的技巧的处理上,做到一线一面、刚柔并济、轻松飘逸、浑然一体,似有空灵耐看又经得起揣摩的艺术魄力。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从壶体中又透出一种“骨力”,简洁利索、清奇脱俗。

在紫砂陶艺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做为一名紫砂从业人员、壶艺设计制作者,纵向要保持继承传统,这个传统当然是传统经典,横向要借鉴其它相关艺术。这样,才能让自己充实提高,有所发展,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新品,接受现代审美意识的挑战。

猜你喜欢

身筒壶体壶把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紫砂壶艺成型方法与表现形式研究
紫砂壶艺创作方法新探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