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谈花塑器朱泥壶的色彩——兼论“劲松壶”、“荷塘情趣壶”的视觉美感

2015-10-09范淑娟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劲松荷塘紫砂

范淑娟

(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宜兴 214221)

采用朱泥制成的紫砂壶,烧成后的色彩鲜红滋润,有一种“艳似珠玉”的天然质感。由于朱泥成分结构有“细如滑脂”的特性,从紫砂历史上遗传下来的经典款式看,大多为光素器方圆类小品壶。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制作朱泥壶时也是以光素方圆器为主。后来,因其光素器形态抽象简洁,轮廓线条变化单调,在熟练掌握朱泥光素器制作技能的同时,又逐步向花塑器方向发展,素、塑兼融,先后制作出了“劲松壶”(见图 1)、“荷塘情趣壶”(见图2)等一批花塑器朱泥壶。这类从色彩研究着手的花塑器朱泥壶,因有效地利用其成分结构、色彩波长和生动形态的自然特性,使人们在进行作品欣赏时,从直观表露的形态上就能产生愉悦、兴奋的视觉美感。

图1 劲松壶

图2 荷塘情趣壶

1 独特的成分结构为花塑器朱泥壶的色彩奠定了红艳的基础

朱泥是产于宜兴地区的紫砂泥中蕴藏量极少的一种矿土原料,生成于古生代二迭纪地层中的嫩泥矿层体中,通常以圆形、葡萄状结核形出现,质坚如石,亦称“石黄泥”,生成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的最后一纪,距今已有2.25~2.70亿年。宜兴陶土的形成受古生代地质环境影响,为发育的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岩矿,当时的古生物群先后出现了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古植物群则先后出现了海生藻类、陆生孢子植物,二迭纪出现了裸子植物,形成茂密的森林,经地壳运动,陆地多次被海水淹没而形成海相地层。用于制作陶器的陶土,就是那时经多种天然元素自然沉积并受堆压在地层深处逐渐成矿的。现用于制作紫砂器的原料,是因宜兴经过长期以来连续不断大量的陶土开采,其中蕴藏量不多的紫砂陶土才得以分离出来,逐步形成单一陶类。

紫砂朱泥作为“未触风日之石骨”,原色橙黄,烧成后方现朱砂红色,这是因为这种稀有矿物形成晚于绿泥矿体,更晚于紫泥矿体生成的地质年代,特点是氧化铁含量高。现用于制作“劲松壶”、“荷塘情趣壶”等花塑器的朱泥,其物质成分以石英、云母、赤铁矿物为主,含少量长石、方解石和胶结粘土等,原料结构成分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等组成,其影响色泽度的成分Fe2O3含量占20%以上,与紫泥相比超出一倍多,由此形成红艳的光彩色泽就特别鲜明了。因此,朱泥中含量极高的氧化铁成分,为朱泥壶的红润鲜艳奠定了物质基础。

2 敏感光谱波长为花塑器朱泥壶的色彩烘托出浓烈的气氛

紫砂壶不仅具有优良的使用功能,而且拥有优良的艺术欣赏价值,而艺术欣赏不仅是通过造型形态来显示的,而是通过色泽感应来表达的。在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两种感光细胞,一种是感觉形状大小的杆状细胞,另一种是色觉的锥状细胞。锥状细胞对红、绿、蓝色尤为敏感,受感光性峰值影响,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最活跃。

人们喜欢品茗饮茶,目的是希望在品茗的同时消解疲劳、除去困乏,让精神保持兴奋、思维保持活跃、情绪保持充沛。同样,人眼可感知的紫砂朱泥壶的高红色泽,通过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对可见光的感应,完全与品茗的目标趋同,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类通过对光的视觉效应产生美的感应,一个物体的光谱决定着这个物体的光学特性,包括它的颜色。光谱波长范围,红色处于高端,紫色处于末端,是光刺激眼球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的色彩感觉。根据科学检测,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可见光的光谱波长通常为:高红 630~650纳米,红色 615~630纳米,橙色为 600~615纳米,黄色 580~596纳米,黄绿色 560~580纳米,纯绿色 490~515纳米,蓝色440~475纳米,紫色380~420纳米。紫泥壶的色泽并非纯粹的紫色,而是红与黄合成的紫色,波长在580~630纳米之间,段泥壶色泽的波长在580纳米左右,朱泥壶色谱的波长则可达630纳米以上。

紫砂的三原色则是紫、黄、红色,与色彩的光谱波长对应,紫泥壶的色感温暖,既有给人以兴奋冲动的感觉,又有明亮轻快的感觉;段泥壶的色感柔和,既有给人以纯净甜美的感觉,又有庄严华丽的感觉。朱泥“劲松壶”、“荷塘情趣壶”,由于烧成后的色泽为朱砂红色,其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波长,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给视觉以扩张感,符合人们向往欢乐、喜庆、热情、奔放的美学感受。同时,朱泥壶的色调与品茗带来的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目标和谐,又与中国人对红色原始崇拜的吉祥色彩统一,成为兴奋与欢乐的象征。因此,朱泥壶充分发挥出了朱红色光谱波长让人敏感的功能,也为该类作品烘托出浓厚、热烈的气氛,在艺术欣赏时产生迎合人们审美心理和习惯思维模式的视觉美感。

3 灵动的自然形态为花塑器朱泥壶的色彩融入了清新的气息

由于朱泥质地细腻、泥性活跃,成型制作与烧成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难度,通常以容量小,嘴、把、钮小巧纤细的光素方、圆器或瓤瓣规整的筋纹器面貌出现。之所以选择花塑器造型“劲松壶”、“荷塘情趣壶”,乃是为了让灵动的自然形态充实进去,为朱泥壶的色彩增添清新的气息。通常的光素、筋纹朱泥壶色调单一,如长时间注视,视网膜在刺激中负担过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如果把自然物形象应用到壶的造型形态中,品赏时随着思维的作用就会由形生色。如“劲松壶”嘴、把、钮、足上松的形态元素,就会通过视神经触及脑神经产生劲健斑驳的松干和针叶的苍翠色泽;“荷塘情趣壶”嘴、把、钮上荷的形态元素,就会触动脑神经产生荷叶碧绿、荷花粉红、带刺点的荷梗青翠的联想。尽管这些作品通体一色,品赏时却会因它们的形态幻化出它们的自然本色,让原色调掩映衬托在本来单一的色调上,变得层次多重、色彩多姿起来,从而弱化刺激、缓释疲劳,视觉美感得以经久不衰。

此类花塑器朱泥壶的成型技法,首先是按素器制作规范,将泥条打成泥片,准确掌握干湿度,围身筒拍打逐步成型后,再按塑器制作原理,通过捏塑、雕镂、堆贴等工艺技法,塑造出劲松或莲荷等自然界各种动植物基本的生态现象,在视觉记忆中产生联想之际,让劲挺的躯干、虬曲的枝桠、鲜活的叶脉、逼真的花朵等,折射出蓬勃的朝气、洋溢的青春和生命的活力。

当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一文中借引周济论词的主张,指出:“求实,实则精力弥满。精力弥满则能赋情独深,冥发妄中,虽铺叙平淡,摹绘浅近,而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读其篇者,临渊窥鱼,意为鲂鲤,中宵惊电,罔识东西,赤子随母啼笑,乡人缘剧喜怒。”花塑器朱泥壶在抽象写意的空灵中增加了具象生动的写实形态,也会像宗白华先生指出的那样“赋情独深”而“万感横集”,不仅让表象丰富,更使内涵充实起来,视觉美感油然而生。

4 结 语

综上所述,紫砂光素器朱泥壶的靓丽色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再将花塑器的写实表现融入,引进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形式多样的生态元素,随着这些形姿的生动而幻化出它们在自然界的本色,在朱泥红艳的基调上,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定能生成缤纷色彩与视觉美感在花塑器朱泥壶上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1]朱介英.色彩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劲松荷塘紫砂
小荷塘
庄劲松美术作品
热闹的荷塘
荷塘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荷塘三记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digital valve control servo system based on CMAC-PID control method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