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述“半月壶”的艺术风格

2015-10-09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制壶艺术风格艺人

范 萍

(宜兴 214221)

紫砂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艺术风格一直是创作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历代制壶艺人孜孜不倦地进行构思尝试的动力所在,这也促使着紫砂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新鲜的生命力。历代制壶艺人通过不断学习和自身努力,总结出一些表现艺术风格的内容,比如,顾景舟大师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这也是关于紫砂壶艺术风格的极为精辟的言论。

紫砂壶是手工的艺术品,因此,原则上每一把壶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不同的壶由于构思设计、造型装饰、制作手法的差异,又必然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和心理感知。现从“半月壶”(见图1)的形象特征入手,着重从几何形态的线条美学原理、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意境美感等多个角度概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图1 半月壶

古色古香的宜兴紫砂以其古朴端庄的优美造型及浑然天成的风格个性而博得世人赞叹,这其中尤以文人墨客更甚,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其素面朝天、古拙无瑕的特质与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归元、朴素品质相对应。紫砂壶泡茶,茶香袅袅,清韵宜人,浅斟细酌,一片长情寄其中,这种天然的情怀无疑增添了人与壶的亲密度,达到一种超脱于形式之上的空灵境界。所以,紫砂壶的形象向来以简洁素练为要,不施粉黛,亲切怡人,营造出视觉上的和谐平衡感,而在意境上则追求大雅至上、宁静致远,给人以真性情般的享受,从而凸显出形、神、气、态这四个艺术要素。

因此,就整体造型而言,“半月壶”素面朝天,带给人十分清爽恬淡的感觉,其巧妙运用线条,结合胎质材料,将几何形体的特征和所形成的审美效果完美地呈现出来。壶身呈半月状,圆口小巧;壶盖内嵌于壶口,严丝合缝,与壶身融为了一体;平底稳贴于下方,圆整大气,尤其烘托出了整个壶体的安定稳健感;三弯壶嘴从壶身肩部蓄出,颇有劲道;圈把与之对应,从壶身下半部探出,而后向上弯转粘连于壶肩另一侧,嘴与把完全融合了壶身的线韵效果,仿佛是从壶身辐射而出的线条,保持其一致性和整体性;壶钮立于平盖中央,犹如一颗扁圆玉珠,圆润可爱,带着一股宁静的气息。整个壶型圆润饱满,张力感十足,或拉伸、或内敛,均恰到好处。曲线从壶肩蔓延到壶底,犹如是运用线条通过不同方向和曲度组合而成,勾勒出一轮散发着光芒的半月,流淌着淡雅清晖,升华出温情美满的气氛。

在紫砂壶艺术领域,“半月壶”作为一种经典器型,其质朴无华、典雅端庄的艺术风格一直独占一席之地,是制壶艺人衷于去进行创作的壶型。“半月壶”的灵感元素来自于唐代诗人张九龄笔下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其构筑的意境为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每位艺人在创作 “半月壶”时,无不将意念安放在诗词美文中,既怡情自然,又思索着不同的人生感悟,然后化为一把把凝练内涵的壶。

这把“半月壶”同样如此,虽然素面朝天,却形神俱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月圆、人圆的情愫。“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轮月亮浸润着人们最朴实的团圆期盼之意,表达着内心深处最深沉的思念,并被引申出更为广义的含义。泡一壶茶,细品芬芳,举头邀明月,无限思念尽在其中;或三五知己,或天伦一家,品茶闲叙,在淡淡月光中享受着人间真情的美好。“半月壶”在实际的人壶共鸣中,进一步拓展了作品的艺术风格。

紫砂“半月壶”仅以曲线勾勒而成,是典型的几何形体造型,整体简洁清雅、素面朝天,在视觉审美上毫无累赘多余之感,同时将月亮元素融于壶中,提炼半月形象之精髓,通过形态上的模仿,意境上的升华,使艺术美感与人文内涵完美融合,真正将自然之物予以内涵变化和艺术化处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制壶艺术风格艺人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老艺人的匠心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