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方钟壶”的器型和陶刻审美

2015-10-09吴秋平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古钟紫砂陶器型

吴秋平

(宜兴 214221)

中国是钟的故乡,古老的铜钟汇聚了高超的制作工艺,代表着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多方面的水平,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钟在我国古代有着多重意义,例如作为礼器、乐器和量器来达到各种不同的作用,可以说,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创制于清代的“方钟壶”,是紫砂传统经典器型之一,其造型主要以日常生活里的铜铁钟为原型,进而进行艺术形式上的转变或优化,最终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形象,并显示出深厚的文化气息。其后,艺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使其艺术空间得以更广阔的扩展延伸,成为传统紫砂壶器型和文化审美的一个典范。例如,这把紫砂“方钟壶”(见图1)便是对传统钟壶风格的有效继承和演绎,其形制简洁、方正不阿、古朴端庄。该壶的另一特色之处在于壶身刻字,一首古代茶诗跃入眼帘,字体清新隽雅、俊俏有力,内容贴近壶味,人文意境感明显,成为整把壶画龙点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方钟壶

1 器型审美——格律浑厚,古韵方钟

古代铜铁钟的形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高的筒形纽,钟的下口边突出如月牙状;另一种是上端的纽是扁的,或作伏兽形,钟的下口边为平直线状。所以传统的“方钟壶”一般也以此为依据,汲取古钟神韵,以线面架构造型,生动传神、兴味盎然、颇受青睐。这把紫砂“方钟壶”顾名思义属于紫砂方器类,整器如同一口威严的大钟稳健饱满,精、气、神俱佳。壶身由四个面相接组成,呈方柱形,线面交接的四棱带有微小的弧度,顺势之下四个面也略微外展,壶身从壶肩至壶底逐渐微张,形成钟口开放的效果,惟妙惟肖;平盖与壶口相切,密闭合缝;顶上桥状壶钮中间留孔,高而中空,形似钟钮;三弯流也呈四方形,开口自然,出水流畅;壶把亦为四方轮廓,呼应整体风格。整器色泽雅观、质地细腻、高雅简洁,以方器造型为主,线面挺括、轮廓分明、方中藏圆、刚柔相济,融入古钟浑厚的气质特征,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带给人气韵高远的意境,器型流露着浑然一体又格律严谨的美感。

2 陶刻审美——茶趣自在,品味人生

陶刻是紫砂主要的装饰技法之一,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紫砂陶刻史上成就最辉煌者应为陈曼生,他专注于壶铭创作,构思奇妙、设计新颖,与著名紫砂艺人杨彭年兄妹合作,作品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成为风格独特、广为流传,至今大多仍为紫砂陶刻楷模杰作,被世人称赞为“字依壶传,壶随字贵”,将紫砂陶刻推向了主流文化的高峰,对紫砂陶刻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紫砂陶刻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它主要运用各种锋利的雕刻钢刀,在紫砂坯体上进行雕刻,往往还同时伴随着姊妹艺术的渗透、人文内容的融合等。但是,陶刻装饰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依托于坯体来表现效果,也得益于技法的成熟和造型的搭配,更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方钟壶”的壶身平面空间较大,这就为陶刻装饰提供了平台,此处壶身一侧恰到好处地刻一首清代文学家李俊民吟咏新团茶的诗 “春风倾倒在灵芽,才到江南百草花。未试人间小团月,异香先入玉川家。璞泥遣怀壶中趣,採来腕就落暖香”,意境皆到,茶、壶、诗、刻融汇一体,人文韵味凸显。字体成熟有力,刻刀所流露的金石镌刻意味与中国书法的笔锋劲道相得益彰,故而整体显得特别有穿透力,阴刻的字体线条凹陷处再以黑砂均匀铺饰,更形成墨香质感,惟妙惟肖,增添了壶的人文趣味。茶诗内容流露出人们对茶的喜爱以及对饮茶的期待,配以紫砂壶,茶趣自在,引申出品味人生的作用,使人在壶暖茶香中感受生活之柔和惬意。

3 “方钟壶”深刻体现钟文化寓意

紫砂器的价值考成主要来自于其文化魅力,人文内涵是提升一把壶意境的硬指标,文化如同作品的灵魂,能带给人触动内心的力量,而紫砂壶薪火相传、繁荣不息的重要原因便是其创意过程始终有文人参与、与文化相连。“方钟壶”一方面渗透钟文化的精髓内容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又恰到好处地融入紫砂陶刻特征,两者相得益彰,在延续经典气质的同时,文化气息呼之欲出,从钟文化的内涵寓意中,表达出更为具体丰富的人文气态。

古钟是人们心目中华夏文明的象征,因而制壶如钟传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关怀以及对盛世的歌颂情怀。古代有“盛世铸钟”的习惯,民间也有为祈求神灵护佑、风调雨顺而铸钟之习俗,一把造型简洁的“方钟壶”达到了意在壶外的效果,表现出对吉祥、幸福生活的祈愿和祝福。作品静中寓动,虽不闻钟声响起,却仿佛能够使人感知到来自其内在的洪亮之音,引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将艺术品的文化审美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猜你喜欢

古钟紫砂陶器型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小雪释怀
钟声悠悠迎新年——探访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小羊首圆炉
钱樟法与紫砂壶器型装饰新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