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紫砂“竹缘壶”谈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

2015-10-09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结情志竹子

汪 婷

(宜兴 214221)

在陶瓷器具中,紫砂壶及其制作工艺现今为众人所熟知,它是公认的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紫砂壶在中国的传承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着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以这款紫砂“竹缘壶”为例(见图1),谈谈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

图1 竹缘壶

1 紫砂“竹缘壶”的工艺造型

紫砂“竹缘壶”的壶身扁圆,风韵有致。下身的弧度与平盖搭配,显得典雅绝俗。肩上弧度润泽饱满,暗接流、把,前后一气贯通,自然流畅浑成一体,韵味无穷。此壶的壶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壶把竹节状,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竹缘壶”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若俯视,壶钮如石柱,壶盖、壶腹两个圆圈犹如相叠而成,十分悦目。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符合中国人“天盖地”的理念。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此壶泥佳、工精、造型美、难度大,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上乘中之经典之作。

紫砂“竹缘壶”的壶流处抽出竹叶嫩枝,自然地舒展于壶身之上,动势内酝、生动有力、清奇有神。整器纵观之神韵生动,以脱俗的心态诠释了清竹高风亮节的风骨和挺拔不羁的品格,且散发隽永神韵,在欣赏紫砂“竹缘壶”中更添一份超然幽静之趣,令人再三观之,每有所得。

2 紫砂“竹缘壶”与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

这款紫砂“竹缘壶”凝聚着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中国人自古以来酷好竹,又对紫砂壶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所以紫砂陶艺人在专心制作紫砂壶器的过程中,巧妙地把竹的外形与壶器的造型结合起来,创作了各式各样的“竹壶”。

紫砂“竹缘壶”的竹韵清疏,竹叶自壶钮清浅胥出,贴于壶盖之上,再无其它装饰。虽毫无矫饰,却韵味不失,体现了中国人赏竹、品竹,并把竹进行艺术化的审美过程。壶把塑造成弯曲的竹节,简洁有致、中正沉稳,将竹子高洁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为“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将之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中赋予了竹子 “刚”、“柔”、“忠”、“义”、“谦”、“贤”、“德” 等品格。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拟人化,比如人们极易由竹的不畏严寒联想到人的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由竹的清风瘦骨联想到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竹的自然属性同人的人格特点发生契合,这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欣赏此款紫砂“竹缘壶”正是领略到了竹文化的核心价值。

紫砂“竹缘壶”以“竹”设计造型,精巧细致,含蓄而充满情趣。此壶蕴涵了中国的竹文化,缔结着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而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早在远古时期,竹就被当作原始歌谣的描绘内容,其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对竹和竹制器物均有大量描绘,但竹或竹制器物仅只是意境的一个构成要件,尚未成为中心意象。至南朝时期,伴随着山水诗的出现,以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竹文学诞生了,其代表就是谢朓的《秋竹曲》和《咏竹》。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吟咏不断,创造出大量咏竹文学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构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贯注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几种文学符号类型,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的审美特征。以竹为题材而制成的紫砂“竹缘壶”似乎是一首诗歌,尽诉文人墨客对竹文化的情愫。

3 结论

竹文化是典型的中华文化代表,更是中国人的文化情结之一,折射出中华文化的整体光彩。竹文化渗入紫砂“竹缘壶”的设计中,凝聚的民族精神也因此而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对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思维使竹与人及其文化相结合。故此,这款紫砂“竹缘壶”也就成了中国竹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神奇朴实的中国竹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在中华民族精神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历史投影。它正以倔强的生命力随着紫砂陶的创作实现两种文化艺术的融合,以形成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和品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1]范海燕.关于紫砂壶构思理念和创作的分析[J].才智.2014(04):268.

[2]傅菂.中国传统竹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12.01.

猜你喜欢

情结情志竹子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