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紫砂“如意壶”的吉祥蕴意

2015-10-09叶惠芬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紫砂陶壶把色泽

叶惠芬

(宜兴 214221)

紫砂壶是用得天独厚的“五色土”制成的,历代艺人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吸收了其它传统艺术的精髓,辛勤探究、揣摩,并精心设计了造型各异、不计其数的壶艺款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紫砂壶包含很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它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魄融汇于作品中,形成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尤其在现在日趋发展的社会里,在创作时应注重壶艺造型的设计理念,更应注重紫砂艺术的内在美。正如这款 “如意壶”(见图1),它在传统壶型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如意纹的装饰,折射出吉祥如意的意蕴。

图1 如意壶

1 紫砂“如意壶”的工艺造型

“如意壶”采用原矿底槽清泥料制作,泥质细腻、色泽内敛、古韵盎然。壶器的造型简练、古朴大方、刚中有柔,将挺俊之美表达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壶身扁圆,较为饱满。从整体来看,此壶的流、把制作细腻,一弯流嘴挺峭而出,出水顺畅,与壶把的圆互相呼应;桥形壶钮,中间略显平整,整壶更加稳重;壶流、壶把、壶钮的暗接处有如意纹,与壶身宛若一体,足见功力。紫砂“如意壶”的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呈“金字塔”式,使用稳当、观赏端庄。

2 紫砂“如意壶”的吉祥蕴意

紫砂“如意壶”的独到之处,在于钮、流、把暗接处的如意纹,不仅外形可人,更是寓意美满。如意历来是吉祥、喜庆的象征,以此作为此壶的装饰,具有丰富美好的蕴意。如意,在古代是官宦的一种执持物。古代的史书资料上,不论是人间的朝官或仙界的仙官,常常可以见到手里捧着一柄如意,倚靠在手臂的衣袖之上。据《事物纪原·什物器用部》记载,战国时期就有了如意,但有关如意的确切记载最早当推《晋书·石崇传》。宋、元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两朝,社会流行说吉利话的礼俗,在此社会背景之影响下,吉祥式的艺术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如意的制作也是这种习俗的具体表现。清代满族统治阶层十分崇尚如意的吉祥寓意,在宫廷中制作并收藏有大量不同质地的如意,因此如意成了社会的高级馈赠品,不但制作力求精美,材料力求贵重,其纹饰内容更是突出吉祥的寓意所在。纵观各朝代、各样式的如意,其上的如意吉祥图案纷繁斑斓,足以让人领略到博大的中华文化以及艺术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3 紫砂“如意壶”的材质美以及实用性强

紫砂“如意壶”的美,除了独特的造型外,还有其特有的肌理效果和材质美。宜兴紫砂陶土分布于宜兴南郊,位于丁山、蜀山附近的丘陵地带,数量稀少。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嫩泥三大类。白泥为灰白色粉砂质粘土,甲泥是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嫩泥是土黄、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其中紫色泥中又包含了紫泥、绿泥、红泥三种。紫砂陶制品的色泽及肌理效果,充分显示了紫砂陶土的美感潜质:其色泽属于暖色系,古朴沉稳,色相变化微妙,有海棠红、朱砂红、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等多种色泽,种种变化,可由艺人自由调节,变化万千,且紫砂泥制成品的表面并不需要抛光处理,只要使用者经常对其拭涤保养,不久便可发出暗光,如珠似玉。其肌理细腻,无需任何装饰便可呈现出天然的美感,是其他陶瓷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此外,紫砂陶的结构和成分优于瓷器,存茶汤的香期明显比瓷壶长。在紫砂陶壶内的茶汤色泽,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茶色都逐步变为红褐色或棕色,而在瓷壶内则变为黑褐色,这充分说明紫砂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气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附力。故用紫砂陶茶具存放茶汤,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过夜也不馊,留得住茶的色、香、味,这也成为了紫砂壶卓越的性能之一。另外,紫砂壶用久后,以沸水注入空壶也有茶味;其耐热性能也好,冬天注入沸水不用担心冷炸,还可文火炖烧;传热慢,冲入沸水也不烫手。

4 结论

此款紫砂“如意壶”端正秀美、古朴醇厚、简约时尚,是紫砂壶的一种经典壶型。加之“如意”是吉祥的化身,因此,此款壶型受到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喜爱。飞起的壶把与昂起的壶嘴相对称,形成了流畅的线条,方中带圆的壶身显得大气美观。紫砂“如意壶”在传统的壶型上有所变化,气势非凡,结构比例十分完美,既具小品之细腻,又有大品之霸气,作品把握有度,堪称精品。

[1]徐新良.紫砂茶具文化与茶文化[J].佛山陶瓷.2012(12):70-71.

[2]董雪莲.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10.15.

猜你喜欢

紫砂陶壶把色泽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人生的色泽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