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宜兴均陶“红顶清风瓶”的文化内涵

2015-10-09宗根林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红顶清风宜兴

宗根林

(宜兴 214221)

均陶是中国陶瓷工艺品的一朵奇葩,与紫砂、彩陶、青瓷、精陶共称为宜兴的“五朵金花”,彰显了宜兴陶艺的成就。宜兴均陶本起于粗陶,后随着贴花工艺、釉面装饰等制作工艺的进步,提升了其艺术感,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愫,成为纯粹的艺术品。

1 宜兴均陶的发展历史

宜兴均陶特指宜兴均山一带生产的施釉陶器,又称为宜均。宜兴均陶起于东汉时期,明代达到鼎盛时期,其中“粉青紫长颈瓶”作为贡品为朝廷皇室所用。清代葛明祥参与其中,使均陶闻名中外,他们制作的作品成为中国与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礼品,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堆花技法是宜兴均陶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装饰的手工技法,艺人主要利用大拇指行、搓、贴、捺、撕等手法进行创作,使图案虚实相映、疏密得致,赋予其形态美,为世人展示出一幅幅自然风景、鸟兽鱼虫的画面。据了解,目前已知宜兴堆花技艺最早起源于西晋时期,主要用于装饰瓷器;唐代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堆贴内容也逐渐向亭台楼阁、花鸟鱼虫转变;明朝堆花技法有了新的突破,艺人开始重视图案的色彩、对称性等;清代时期是该技法发展的成熟时期,堆贴内容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观赏价值也不断提高。

2 “红顶清风瓶”的创作内涵

宜兴均陶 “红顶清风瓶”(见图1)为典型的花瓶形状,短颈削肩,似古典美女,婀娜静立;以黑釉铺垫,尽显尊贵、神秘之感。壶身贴塑有鹤、松枝,其中鹤身、壶肩、壶底均以黄色装饰,色彩明丽、灵动自然;松枝为绿色,与鹤身相映成趣。瓶身釉面色彩瑰丽,经时间的洗礼,色泽愈发晶亮,给人一种清丽优雅、高贵神秘的感觉,尽显瓶的内在神韵。

图1 红顶清风瓶

画面堆贴有鹤,或昂首鸣叫、或展翅高飞、或翩然起舞,形体曼妙、姿态各异、柔与刚并存,给人俊秀飘逸的美感,增加了该瓶的灵性美。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至今仍影响着现代文明。中国吉祥文化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人将飞禽走兽神化,满足了大众的精神寄托。鹤为中国古代四神兽之一,鹤具有高贵、长寿的寓意,与龟同被视为长寿的象征,符合道教求仙、长寿的理念。道教文化中认为有鹤必有仙,方士王嘉的《拾遗记》中有关于昆陵仙界“群仙常驾龙乘”的描述,长寿翁坐骑也为仙鹤,普通道士常称为“羽客”。鹤文化也是古典诗文中的最为常见的元素,如曹植的《白鹤赋》、宋吴淑的《鹤赋》、梁吴均的《咏鹤》等关于鹤的诗句流传至今。随着鹤文化的发展,鹤的涵义也不断延伸,“鹤鸣之士”喻示人才之贤、品性高洁;“双鹤比翼”寓意夫妻恩爱和谐,是对新婚佳人最美好的祝福。清代,鹤用于文官礼服中,是地位的象征。此外,鹤还是古代器物中较为常见的装饰元素,商周时期已作为青铜器装饰;战国时期以鹤元素进行青铜器创作,如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传达吉祥富贵之意;两宋时期鹤元素逐渐用于陶瓷装饰中,但往往作为单一元素应用;明代时期逐渐融合云纹、松树等装饰设计,逐渐发展为陶瓷装饰的重要内容,备受人们喜爱。

瓶身间隙刻有松枝,松毛疏密设计得当,营造出视觉上的延伸感;与鹤共同堆贴于壶身,成为一种新的吉祥元素。古人常将松鹤画在一起,有松鹤长春、鹤寿松龄的寓意,被视为长寿的象征。世人自古就有爱松情结,松树一直被视为崇高、坚贞的象征,诗文、画作都离不开这一主题。松可生于悬崖峭壁间,体态端直、高耸入云、不畏风雪,冬日万物凋零,唯有松青翠不改,经得风吹雨打、风霜欺凌,愈是恶劣的环境,愈显示出其生命的旺盛。除此之外,文人雅士也爱松,孔子曾将松与人们的品质联系在一起,赞誉君子品性,借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以及归隐田园的志趣,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符。

3 结语

中华民族对鹤、松情有独钟,很多宜兴均陶艺人多用堆贴技法将其用于均陶作品创作中,将古典美学和现代审美意识融合,提高作品的创新性和欣赏价值,增加其艺术生命力。“鹤顶清风瓶”除了传达出对人们美好的祝福,还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鹤已有几千年的生存史,主要生存于沼泽、芦苇塘等湿地。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湿地面积逐渐缩小,造成鹤的数量骤减,若环境持续恶化,鹤很可能面临灭绝,因此,该作品也意在告诫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红顶清风宜兴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红顶小屋
向左还是向右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
清风沐竹,忽而今夏
红顶中介该加速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