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麒瑞壶”的造型美和装饰美

2015-10-09汤燕萍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龙首祥瑞器型

汤燕萍

(宜兴 214221)

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曾经说:“陶器是一门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艺术,说它最简单,是因为它最基本。说它最复杂,是因为它最抽象。”作为紫砂陶器的紫砂壶简洁大方、朴实无华,直观地反映了这一艺术特征。“麒瑞壶”(见图1)壶身扁圆、壶体光润,线型流畅环转,上下对称协调,因其形扁而显得端庄稳重,耳形把和一弯嘴前后呼应,盖面的弧度亦呈扁圆的态势,整体造型和谐。其器型属于抽象造型的一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在 《陶瓷造型艺术》中论述到:“陶瓷造型的抽象形式与具象形式比较而言,前者主要是为了追求实际效用的合理和工艺制作的方便,是在创造新的器物形态,后者则是为获得视觉效果的肖形,复制客体和表现客体的某些外部形象特征。”“麒瑞壶”身筒扁圆、大口、底部内凹,在工艺制作上简便而不繁琐,内外的整修比较方便。要把身筒和盖面做得造型简洁、圆润挺括、上下呼应、线形流畅,特别是颈肩、腹底的过渡要做得自然而合理,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琢磨,才能把器型做得赏心悦目。

图1 麒瑞壶

在“麒瑞壶”上作简约的装饰,范围仅局限于钮、嘴、把三处,这种装饰既保持了其器型的光货特征,便于把玩,又把美的元素增添在壶的比较显眼的位置。壶钮在壶的最高处,属于人们观赏的视觉中心点,嘴与把与之相呼应,构成一三角形,它们的呼应关系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三者之间作精美的塑饰,属于现代装饰技法的一种,它以少而精的装饰技法表达作者的一种意趣,点到为止,不作繁琐的堆砌。

“麒瑞壶”的装饰内容,选用了民间常用的有祥瑞寓意的装饰图形。祥瑞,古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这种祥瑞装饰图形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代,在玉雕工艺品中就出现了龙纹、祥云纹等祥瑞装饰图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凤形纹、蝙蝠纹、鱼纹等众多祥瑞图形相继出现。每一种图形皆有一定的寓意,如凤形纹与龙纹的组合寓意龙凤呈祥,蝙蝠纹寓意福到人间,鱼纹寓意年年有余等,这些祥瑞图形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麒瑞壶”选用了古代祥瑞图案“麟凤龟龙”中的麒麟及龙的图形作为塑饰。《礼记》将“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而麟为“四灵”之首,麒麟为祥瑞圣兽,它头上有角,但据古书的记载,它“据武(角)备而不用”,故又称之为“仁兽”。宋代的麒麟,其身躯为狮、虎的猛兽形,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其“仁兽”的形象始终没有改变。麒麟至而祥瑞至,古书记载,汉武帝幸雍(古九州之一)获麟,因之而更改年号,筑麒麟阁,赐诸侯百金;宋太宗得麟,宰相、群臣来贺;民间则有“麒麟送子”的传说。

“麒瑞壶”壶钮的塑饰麒麟,把其头部塑作接近于龙首的形状,独角、牛耳、狮身、牛尾、口微张,蹲伏在壶盖上。在塑的过程中,还参照了民间舞狮的形象,把它塑成既有神兽的威武,又有深受人们喜爱的可亲、可近的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有简洁、朴素的美感,因之而惹人喜爱。

壶嘴与壶把的装饰,则选用了祥龙的图形,龙的影响比麒麟更广泛、更深远。龙的图形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的,红山文化的玉雕龙如蛇形,简洁而生动。以后的各个时期,我国民间的工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龙的形象不断美化、完善,最后形成了现在的众多龙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头生双角(也有独角的),双目圆睁,神光四射,鼻部两侧有长长的龙须,嘴大齿尖,身如巨蟒,鳞片遍布,颈部、背部、尾部皆长有鬣毛,腹下生四爪,状如鹰爪,形态威猛,矫首腾挪,姿态万千。它是人们心目中神的化身,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了最高的祥瑞。“麒瑞壶”龙的塑饰,根据装饰的需要采取化繁为简的艺术手法,用龙首来代表龙形。壶嘴上的龙首为短角,口张开露齿;壶把上的龙首为长角,张口而不露齿。这种形态上的差异显示了装饰的趣味性,做到和而不同。它们与壶钮的麒麟塑饰相呼应,而成为一组祥瑞的图形,表达了“麒瑞壶”的主题。

“麒瑞壶”的装饰是简约的,是一种装饰与主体相和谐的装饰手法,局部的装饰不妨碍主体壶型的造型美,它们之间没有冲突,装饰也没有“喧宾夺主”,它只是以其局部的美来映衬主体的美。这种装饰方法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接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龙首祥瑞器型
中原地区出土玉器龙纹饰特征分析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金猪庆祥瑞
祥瑞
麒麟祥瑞(七绝)
龙首洞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西夏文《十二缘生祥瑞经》初释
龙首
一统天下(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