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2015-09-13田莉胡蓉楼天晓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运动性失语症中风

田莉,胡蓉,楼天晓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田莉,胡蓉,楼天晓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保健系,株洲 412001)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针刺(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定患者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AQ和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有治疗优势。

中风后遗症;失语,经皮质运动性;针刺;语言功能训练;头针刺激区;命名不能

脑卒中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约有21%~38%脑卒中患者在入院时伴有失语[1],18%患者在出院时遗留有失语[2]。

失语症[3]是指由于大脑功能受损所引起的语言功能丧失或受损,是一种语言障碍。运动性失语是失语症中较常见的类型[4],据报道[5]占25.54%,运动性失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障碍,直接影响患者与他人的思想交流,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课题通过借助现代康复医学诊断技术和评价手段,来研究中医的针刺疗法与康复医学的语言功能训练相结合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这单一类型失语症语言功能的影响,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语言功能训练治疗相比较,为进一步提高中风失语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规范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间在湖南省马王堆医院住院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产生随机数字序列分为针康组、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卒中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①脑梗死/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②中医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助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③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8-9]诊断为运动性失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病程在6个月内;③年龄在40~70岁;④性别不限;⑤病情稳定,意识清醒者;⑥既往无言语功能障碍史,无视力和听力障碍;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②合并心、肺、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中风前已经有各种原因所致言语障碍者;④非中风所致的失语症,如脑肿瘤、帕金森病;⑤年龄在40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⑥拒绝或无训练要求者。

1.5 终止标准

试验过程中病情恶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均应终止试验,已超过一半的疗程者,计入疗效统计。

1.6 盲法

本研究实施评价者盲法,即将研究者、接诊者、治疗者、评价者彼此分开。接诊者负责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并将分组结果告知治疗者;治疗者负责实施相应的针刺、语言康复治疗;评价员负责在相应的时间对病例进行WAB评估;统计员不参与研究的实施过程,只负责数据的最后统计分析。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统一进行规范的针刺疗法、语言康复训练方法、量表评定培训。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1.1 基础药物治疗

3组患者均遵循《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0]给予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采用个体化治疗,使血压稳定在135/85 mmHg以下或正常范围内;选用适当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根据甘油三酯、胆固醇情况适当选用降脂药物;防止血小板聚集,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给以阿斯匹林,每日0.1 g;神经营养药,予胞二磷胆碱0.2 g,每日3次;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辅以必要的营养支持。疗程35 d。

2.1.2 基础针刺治疗

参照《针灸学》[11]中风中经络治疗方案,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针具选用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以上各穴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均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5个疗程。

在此基础治疗上,再分别给予以下不同干预治疗措施。

2.2 针康组

2.2.1 针刺治疗

取颞前线、廉泉穴、通里穴(双)、悬钟穴(双)。穴位常规消毒,头部颞前线采用0.32 mm×50 mm一次性针灸针,将针体与皮肤呈30°角进针,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使针体平卧,进针3 c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手法,捻转频率为200次/min,持续2~3 min。其他腧穴采用0.32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廉泉穴直向舌根方向刺入,深度约35 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法,捻转1 min,使酸麻胀感传至舌根,以患者耐受为度;通里、悬钟穴均为快速刺入35 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法,捻转1 min,捻转角度为90°,频率为100次/min。悬钟、通里两穴为左右轮流隔日针刺。以上穴位得气后均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5个疗程。

2.2.2 语言功能训练

由专业语言治疗师采取“一对一”的治疗形式,运用Schuell刺激法[12]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包括呼吸训练、鼓腮、圆唇、噘嘴、弹舌等构音器官训练及发音训练,每次训练5 min;口语表达训练,包括命名、复述、自发语、系列语、回答问题、描写等训练,每次训练10 min;理解训练,包括单词的认知和辨认、记忆跨度训练等,每次训练5 min;阅读理解训练,包括词语理解训练及朗读单词、句子、短文等训练,每次训练5 min。书写训练,包括听写、抄写、描写等训练,每次

练习5 min。每次语言功能训练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5个疗程。

2.3 针刺组

治疗方法同针康组针刺治疗方法。

2.4 对照组

治疗方法同针康组语言功能训练方法。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语言能力评定采用WAB,WAB内容受语言和民族文化背景影响较小,主观性小,其失语商(AQ)值可反映失语症的严重程度[13]。AQ及语言功能评分参照文献[9]方法。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20+复述÷10+命名÷10)]×2。AQ最高分100分,AQ正常值为98.4~99.6, AQ<93.8评为失语。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自身前后对照比较采用配对检验,多组比较先用方差齐性经验,方差齐则用检验,两两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3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0.01)。针康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刺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s,分)

组别时间n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 针康组治疗前306.74±3.005.16±0.974.85±1.444.09±1.44 治疗后3012.83±3.182)3)7.85±1.322)7.54±2.632)3)5.45±1.312)3) 针刺组治疗前307.74±2.075.16±1.404.78±1.413.38±1.53 治疗后3011.40±3.071)6.73±1.432)6.09±1.871)4.66±1.531) 对照组治疗前306.79±3.125.70±1.235.19±1.363.39±1.03 治疗后3010.70±3.391)6.81±1.462)6.17±1.721)5.31±1.13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2)<0.01;与对照组比较3)<0.05

3.3.2 3组患者治疗前后AQ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后3组患者AQ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0.01);针康组治疗后A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刺组治疗后A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05)。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AQ评分比较 (±s,分)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AQ评分比较 (±s,分)

组别时间nAQ 针康组治疗前3041.61±16.67 治疗后3077.10±4.981)2) 针刺组治疗前3042.96±11.08 治疗后3065.62±14.111) 对照组治疗前3042.89±15.71 治疗后3068.89±13.93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在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和针刺治疗,提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疗效可能具有叠加性。加大样本量或是延长研究周期可以体现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远期疗效,得出更为切实的结论。但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例数相对较少,希望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中医学认为,中风失语主要是由于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临床疗效也值得肯定[14-20]。本课题选取颞前线为主穴,以督脉之廉泉穴、心经之通里穴、胆经之悬钟穴为配穴,此组穴配伍符合上下配穴、脏腑配穴的原则,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因此对于研究针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指出,集中强制性语言训练有助于以运动性失语为主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Ⅱ级推荐,B级证据)[21]。大量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语言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22-23],且训练时间越早越好[24]。

现代语言康复技术注重听、说、读、写等具体功能的刺激和锻炼,传统中医针刺注重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启闭开音等刺激,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言语治疗技术,使之走向世界的康复舞台绽放光彩。另外建议推广WAB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更有利于失语症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的衡量。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和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

而且提示利用针刺配合现代医学语言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具有起效快、效果较明显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1] Kang EK, Sohn HM, Han MK,. Severity of post-stroke aphasia according to aphasia type and lesion location in Koreans[J]. J Korean Med Sci, 2010,25(1):123-127.

[2] Niewada M, Skowrońska M, Ryglewicz D,.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re and outcome in cent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Polish National Strok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gistry[J]. Stroke, 2006,37 (7):1837-1843.

[3] 李胜利.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

[4] 吕雨梅.脑血管疾病所致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2):75-76.

[5] 张玉梅,王拥军,王伊龙,等.母语为汉语的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6(4):422-424.

[6]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7] 王永炎.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1(2):56-57.

[8] 王荫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介绍(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7,3(2):87-89.

[9] 王荫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介绍(二)[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7,3(3):135-140.

[10]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8-70.

[11] 梁繁荣.针灸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04.

[12] 高素荣.失语症[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485-498,516-518.

[13] Lazar RM, Minzer B, Antoniello D,. Improvement in aphasia scores after stroke is well predicted by initial severity[J]. Stroke, 2010,41(7):1485-1488.

[14] 支英杰,谢雁鸣,赵宏,等.浅谈针刺治疗脑卒中临床试验设计问题与对策[J].中国针灸,2008,28(11):839-842.

[15] 费兰波.中国头针疗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1- 83.

[16] 郭新侠,罗高国.解语丹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J].光明中医,2009,24(8):1506-1507.

[17] 郑谅,李艳慧,杨路.调和阴阳法对中风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 (4):347-350.

[18] 侯文豪,常东红,杨春雪,等.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29-31.

[19] 陆倩,康冰.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2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0,30(2):179-181.

[20] 常静玲,高颖.电针语言相关组穴对1例左侧颞、顶、枕交界区损伤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学评价及影像学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19(4):1-5.

[2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等.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18(4):301-318.

[22] 陈立典,林秀瑶,陶静.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61-162.

[23] 李素梅,崔成立,高凤霞,等.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卒中后偏瘫合并失语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2):169-171.

[24] 罗卫平,黄红缨,朱洁艳.舌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塞致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1):2451-2454.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Language Function Training on Languag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Aphasia

,,-.

,41200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language function training on the recovery of languag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aphasia. Method Ninet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n 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group (intervened by acupuncture plus language function training) of 30 cases, an acupuncture group (intervened by acupuncture alone) of 3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intervened by language function training alone) of 30 cases. 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 (WAB)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language function, and also taken as criteria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The aphasia quotient (AQ), and the 4 basic language functions including spontaneous speech, auditory comprehension, repetition and nomin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AQ, and scores of spontaneous speech, auditory comprehension, repetition and nomin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hree groups (<0.05,<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the scores of spontaneous speech, repetition and nomination between the 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the indexes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plus language function training can produce a positive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aphasia, showing therapeutic advantage in improving spontaneous speech, repetition, and nomination.

Post-stroke sequelae; Aphasia, transcortical motor; Acupuncture; Language function training; Scalp stimulation areas; Anomia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8.0717

2015-01-20

湖南教育厅科技处课题(11C0979)

田莉(1970 - ),女,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运动性失语症中风
失语症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冬季项目运动性损伤防治研究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