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高质量地参加家长会?

2015-09-10刘畅

中华家教 2015年11期
关键词:班级家长学校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家长会吗?我们先到家,等待着父母回家,在忐忑不安中写着作业,坐姿也比往常规范了很多。无数的问题从我们的脑海中云集起来:“我考的成绩妈妈满意吗?”“老师会跟妈妈说我违反纪律的事情吗?”“妈妈会不会很生气然后揍我一顿?”在我们那一代人心里,家长是教师约束与管理学生的助手,家长是可怕的,请家长是可怕的,家长会也是可怕的。那么,今天的家长会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高质量地参加家长会呢?

今天,时代变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从知识信息的权威者转变为经验的分享者与引导者。我经常听到有些老师的抱怨:“有些高学历的家长很喜欢对我的教育指手画脚,越来越难应付了!”事实上,双方应该各打五十大板!家长要充分相信教师的专业技术,教师应该欢迎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这种思维的转变便是新教育,是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教育。

家长会是家庭与学校的桥梁,是家长与教师沟通的平台。我们已经欣喜地发现,家校沟通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家长会,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了即时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微信、飞信、家校通等方式随时与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那么,我们还需不需要家长会呢?这一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家长来到学校开家长会,表现出了家长对于教师的尊重,以及对教育的重视。教师是一种高度奉献的职业,他们的工作需要得到关注与支持。家长对于教师的尊重,其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其次,家长需要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班级生活。亲子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的,家长对于学校的建筑、人员、文化特色不了解,就无法与孩子沟通学校的生活。再次,面对面的沟通,更加直观与直接,教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忆整理出孩子存在的个别问题,这是线上咨询无法做到的。

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家长会的重要性,但更多的家长是没能正确参与家长会。我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向我反映他们对于家长会的看法:“有时候老师在会上讲的很多关于班级的事情,我们并不太感兴趣,主要就想了解自己家孩子的学习状况、排名和优缺点。”以这个初衷参与家长会,一定是收效甚微的。

为了让家长可以高质量地参与家长会,我来分享几点建议:

从问询型家长向学习型家长转变 “您快说说成绩吧!”“排名表在哪?”这样的问询表现出了家长内心的焦躁不安,也表现出家长对于教师工作缺乏理解。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在家长会之前,都会系统梳理问题,包括教育部、教委政策,学校更新的规章制度,学生在校园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学校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这些内容都与每一个学生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无法自己处理与解决、需要家长来协助的内容。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在来参加家长会的途中,就要把自己“倒空”,成为一个耐心倾听、认真记录的学习型家长。

从只关注自己孩子向关注班级转变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的,学生与班集体时刻在互相影响、互相塑造之中。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条小鱼,班级就是她的池塘。作为家长,我们既要了解小鱼,也要了解池塘。班里的文化、班里的活动、班里的风气都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除了在家中与孩子沟通了解以外,家长会是了解班级环境最好的途径。你对于班级的好奇,也会带动孩子对学生生活的热爱。

从给教师挑毛病向帮助树立教师权威转变 学校与家庭的最大区别,除了集体生活以外,便是生活中权威形象的转变。学生开始逐渐从效仿父母向效仿教师转变,教师逐渐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过度的质疑会弱化教师形象,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危害很大。家长不要当众去质疑教师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方式,如果有想法可以私下与老师探讨,切不可以导师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

从低质量问题向高质量问题的转变 有些家长就是冲着成绩和排名去开家长会的,实际上一次考试的成绩与排名是最没有含金量的问题。建议家长在参加家长会之前,能够梳理一下自己的困惑,尤其是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教师非常希望家长和她分享这些信息,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分析孩子的问题。

向教师学习教育方法 隔行如隔山,要知道教育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教师接受了大学里专业的技术学习,掌握了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不会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社会化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抓住学生问题的根源。针对学习成绩,教师们往往也会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学情分析。就考试而言,教师会在家长会中阐述自己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进行归因,而这个其实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 如今,学校的家长会办得越来越有特色,而且非常希望家长能够鼎力支持。比如有的学校会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沙龙,还有的学校举办了“家长大讲堂”——学校在借助校外资源丰富自己的教育内涵时,发现家长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社会教育宝库。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作为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或班级工作,会让孩子产生自豪感,激发孩子的集体意识,更加愿意参与丰富的校园活动。

时代在变化,在教育领域,家庭—学校—社会已经三位一体,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便意味着互相依赖、目标一致,双方要保持平等。家长会上的充分沟通可以减少家长平时零星、经常性地向教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由此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要知道,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应成为教师工作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协助教师工作,请从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开始!

(刘畅?北京市育英学校教研员,著有《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等书)

猜你喜欢

班级家长学校
班级“无课日”
家长错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