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聪明家长敢于给孩子“挖坑”

2015-09-10李爽

中华家教 2015年11期
关键词:挖坑标杆篮球

李爽

应该是无心栽柳。3年半前大女儿第一次接触击剑,现在不管身体多不舒服或心情不好,她都能坚持每周训练4次,总时间长度达5个半小时,其后她还得做第二天必须交的家庭作业。客观说,作为妈妈的我也没有这样的动力和毅力。

这当然主要是大女儿的个性使然—— 一旦做了,就要做到最好。但也和这几年我和她爸爸不断挖各种小“坑”,“陷”她于体育有关。我认为,这种教育方法同样适用于激励孩子发展其他兴趣。

在孩子心中树立几个标杆人物

大女儿在10岁半时加入学校的英式篮球队。她并不特别擅长体育,长短跑、网球在年级里也就是中等,所以培养她对体育的兴趣和信心是第一步的。

于是,我一直在寻找刺激她的机会。终于有一次,她被选为进步最快的篮球队员,获奖时从特邀嘉宾手里拿到奖牌,高兴得不得了。但我却被高中部的校队长所吸引,故意在她面前大夸那女孩举止落落大方、言语风趣。

像这样树立标杆人物,对孩子来说大有帮助,这些就在身边的人物会给她们一种动力。我们把这种给孩子一定压力、让她自己树立目标的做法称为“挖坑”。不过,家长“挖坑”有技巧:不要让被“坑”者感觉有任何压力。评论标杆人物时,只要多方位赞叹标杆人物哪些方面让你喜爱就够了,不要有任何一个字跟孩子有关系,才不会引起反感,也不会给予她们压力从而导致逆反(压力需要来自孩子们自己内心深处,而不是成人)。

这种“坑”永远不嫌多。此后,只要见到这个校队长,我都要大夸一番。要知道,校队长一般只有高中最后一年的学生才有机会当,且多半是体育健将,学习一般也挺好,号召力、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一样不差。在女儿面前夸得多了,她就会自己开始反思自己,向前辈们看齐。

孩子自己的事,再累也不应越俎代庖

有了目标,还得有实现的手段。记得女儿在11岁时,第一次参加全英格兰11岁组佩剑比赛,意外拿到了女子银牌。当时只有她爹非常冷静地挖了一个大“坑”,说:“要有能力打金牌才算数。体育比赛只有第一。”他还批评女儿比赛之前都没有自己准备,全是妈妈代劳,完全没有职业范儿。

这实在是太“狼爸”了!当时我完全无法理解这种做法:孩子嘛,玩玩就好了,那么认真做什么?后来她爸爸说,鼓励孩子进步,不能只有夸奖——这恰是英国教育的弱势,其实孩子需要学会客观看待事实,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她才会重视自己的所得。家长越位代劳是事倍功半的。

此后的一年里,在女儿所有的比赛前,我都会找到主办方的网页,把她年龄组的名单打出来,让她过目。同时还会把俱乐部其他参赛者年龄段的名单也打出来,听她分析。赛后,我则把从小组赛到决赛所有结果都打出来,也听她意见,比如谁为啥得这个分,谁又遇到了哪些对手……

像这样日积月累,现在她已经能自己主动找到赛前资料和赛后资料,对整个英国佩剑从11到23的男女选手都有概念,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次在赛前会想自己遇到哪些对手,该如何设计出击或者防守。这种思维的训练成为她用体育强身健体之外的又一个收获。

“挖坑”,还得懂“填坑”

光“挖坑”当然不够,毕竟孩子们的成长不是一种模板,放进去就自己开花结果。学会帮她“填坑”也是很重要的。

去年秋天,因为学校的课业越来越多,我跟她商量后,把每周两次的游泳给停了。因为没有时间,她连学校的篮球试练都没有去,体育老师来问是不是太忙,甚至可以按照她的时间安排试练,但她还是回绝了。

她回来说,周一、二、四、五都有击剑,已经和周一的音乐会重复了,而篮球比赛的时间基本是周一和周三课后,她如果被选上,就完全没时间做作业了。当时我就同意了。

现在看来这种“填坑”是及时而且必要的。

看女儿现在的状况,除了在击剑上表现出色,篮球和游泳并没有那种打到全国乃至欧洲的水平,而她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没有专业运动员的苗头,如果都抓住不放,会造成她整个人重心不稳。有一项运动能达到多方面的目的就够了,不必太贪心,毕竟她天赋有限。

陪孩子成长,其实就是“挖坑”“填坑”不断交替的过程,它最大的快乐便在于家长需要从中不断学习。每次和孩子“过招”,看似斗智又斗勇,其实怡性又养神。

聪明的父母乐于给孩子“挖坑”——给一定压力,让孩子树立目标,更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现实情况“填坑”——适当减压,让孩子渡过难关。

猜你喜欢

挖坑标杆篮球
挖坑
快乐篮球进山乡
请假
Relations between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and ICS
拍篮球
挖坑机的操作要领与合理维护
用标杆管理促学校发展
高端游戏显卡标杆 映众冰龙GTX275金牛收藏版
标杆怎么会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