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修订

2015-08-28姚晨卢兴江蔡云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大学生

姚晨+卢兴+江蔡云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结构,形成“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方法:经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结果:问卷由22个项目组成,包括5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χ2/df=2.946,NFI=0.978,IFI=0.985,CFI=0.985,RMSEA=0.08)和信度分析(各因素α系数均大于0.8)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关键词: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大学生

分类号:B841.7

在个体对活动环境和任务的选择中,自我效能贯穿于个体的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采取按照大类招生和培养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需要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进行专业确认,部分学生在专业决策中出现了明显的盲从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大学后阶段专业学习的成效。因此,探讨大学生在专业决策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有助于大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功。

Hackett和Betz(1981)最早将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对职业的研究中。此后Taylor和Betz(1983)在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基础上,以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Cr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 Efficacy),并进一步开发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CDMSE)。Betz和LuzzoBetz(1996)的研究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职业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具备同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个体,在职业行为(包括职业选择、职业探索、职业认同、职业态度、工作绩效、职业发展等方面)上之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这一内在自我调节系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后,国内外在职业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多并在不同方向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发现,焦虑因素既是一种个体变量又是一种情境变量,贯穿于整个职业决策的过程中(Hardin,Varghese,& Carlson,2006;Gloria & Hird,1999)。Hargrove(2005)的研究表明,个体的依恋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着相关关系。Maddux(1995)指出,职业自我效能对女性职业选择的预测作用比较明显。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编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李莉和马剑虹(2003)的研究发现,自我评估能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影响。樊明成和陈小伟(2009)认为,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潜力、学术能力、高考分数落点、父母及家人的影响等。蒋洪池和朱慧(2010)也从专业选择意向、时间、途径以及更换专业机会等四个方面探索了中美两国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性。这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提供了思路。

本研究认为,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专业决策中的延展和细化。一方面,专业决策包含在职业决策的大框架中,另一方面,又由于其特定的时间限定、决策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决策者的心理状态而与职业决策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将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界定为:大学生对自己完成专业决策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信程度,包括个体对自身的准确认知能力、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根据自身特点与专业特点进行目标匹配和筛选的能力、对专业决策的具体实施进行规划的能力、在专业决策过程中应付困难所需的能力等五个方面。本研究试图在Betz和Taylor提出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决策特点对彭永新和龙立荣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修订,以形成“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某大学本科生正式施测。按照学科类别(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农业生命环境、医学)在四个年级各抽取若干代表性的专业教学班,在教学班内部进行样本抽取。有效样本632人,其中男生345人、女生287人。在年级分布上,大一315人、大二157人、大三82人、大四78人。

1.2研究工具

在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的修订。考虑大学生在专业决策和职业决策中的心理和行为差异,依据访谈(大一至大四,每年级5人)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大一27人,大二19人,大三17人,大四15人,共计78人,分别来自文科大类、理科大类和工科大类)的结果,筛选出大学生在专业决策上具有代表性的情景描述,并以此对专业决策过程中的非主要行为进行修改或删除。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教授和研究生对项目进行初步分析,尽量避免题目的语言描述对被试的暗示作用,以减弱测验题目的社会称许性及被试回答的倾向性。预测问卷中含5个分量表,共25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以自陈的方式呈现。

选取上海、浙江、安徽三所大学学生进行小规模预测。被试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农业生命环境、医学7个大类的学生。有效被试154名(男生85人,女生69人)。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对预试的项目进行进一步筛选。剔除因素负荷值小、共同度小及具有多重负荷且负荷值比较接近的项目。对余下的22个项目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得到5个因子,共解释变异的77.943%,各因子和项目的负荷合理。对项目进行筛选以确定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共22个项目,分为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评价、专业信息、目标选择、未来规划和问题解决。

1.3程序

所有测试均采用现场发放问卷,集中作答的形式。调查时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由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主持,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测试基本过程为:介绍测验的意义,阅读指导语,被试作答和回收问卷。问卷结果的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及Amos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

2结果

2.1问卷分析

2.1.1信度分析

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分量表α系数的范围在0.815~0.865之间,而全量表α系数为0.806,以上信度分析数据表明,每个分量表的项目在构思上具有一致性,因而是可靠的。

2.1.2探索性因素分析

正式问卷的结构效度以因素分析来检验。随机抽取一半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可行性检验显示:KMO值为0.953,Bartlett球体检验中卡方值为8201.209,达到显著水平。

将正式问卷的22个测验项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并将此5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我评价、专业信息、目标选定、未来规划、问题解决。5个因素共可解释总变异量的74.46%。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2.1.3验证性因素分析

将调查样本中另一半被试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χ2/df小于3;NFI、RFI、IFI、TLI、CFI均大于0.90;RMSEA等于0.08,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5因素模型基本得到了数据的验证。

2.1.4相关分析

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各分量表间及各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介于0.560~0.834之间,皆达0.01显著水平,呈较高正相关,显示各分量表与整体概念相当一致。

3讨论

3.1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结构

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Betz和Taylor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一种延伸,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大学生专业决策是适用的。中国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考察:自我评价能力、收集专业信息的能力、目标选择的能力、制定未来规划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3.2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在以往相关理论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632名浙江省大学生为被试,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决策特点,对彭永新和龙立荣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问卷共22个项目,分为五个维度。预测的有效样本为154人,分别来自三所不同的高校。对预测样本的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鉴别力分析和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对正式测试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关于本量表的实证效度还有待于将量表应用于其他的相关研究来做进一步的考查。

项目分析和信度检验的结果表明,测验项目的区分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良好,各项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同质性较好,并都达到显著水平。效度检验主要进行了因素分析和分量表之间及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在五个维度中,目标选择和专业信息是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构成中相对重要的因素。各项分量表间的相关值总体上低于各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值,说明分量表的相关较好。各项目与其所属分量表相关均较高,而与其他分测验相关则较低。说明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效度良好。

从表3发现,本研究中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偏高,这与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的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加方差重大旋转的方式进行,方差累积解释达到44.66%,各分测验间存在相关偏高的情况。该研究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从理论角度提出的五个因素之间可能具有反应的一致性。本研究是在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的,五个因素之间同样可能存在反应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选择、规划制定能力突出的被试,解决专业决策过程中各类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对突出;相反的,在某个方面能力较弱的,也容易在其他的方面遇到困难。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建议先将测验的结果做总体解释,再做分测验解释,这样可以较好地找出大学生专业决策过程中的问题。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樊明成, 陈小伟. (2009). 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 大学教育科学, 3, 91-96.

蒋洪池, 朱慧. (2010). 中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及其启示. 黑龙江高教研究, 4, 54-56.

李莉, 马剑虹. (2003). 大学生职业决策白我效能以及归因研究. 应用心理学, 9(4), 3-6.

彭永新, 龙立荣. (2001).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 应用心理学, 7(2), 38-43.

栏目编辑/王抒文 终校/王晶晶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动机模式在《初级日语阅读》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