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敌后抗战的九伯

2015-08-16陈远图

西江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敌后桂林抗日

陈远图



在敌后抗战的九伯

陈远图

1941年,李济深发起成立桂林战时生活励进会,号召群众饮食节约,支援抗战。上图为李济深在成立大会上讲话。(资料图片)

李济深先生是我们的同乡世好,他在族中排行第九,平时我们都叫他九伯。

抗战开始,九伯先后在南京、重庆被安排担任有名无实的闲职,既无多大作用,还不太自由。后来,他调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独当一面。他在桂林时,曾支持和参加过一些抗日救亡运动,如组织募捐劳军、举办西南戏剧展览等,掩护过冯玉祥办的三户图书社和陶行知办的育才学校,放走了国民党反动派黑名单上有名的邹韬奋,使当时抗战大后方的桂林抗日和民主气氛颇为浓厚,许多文化界和民主人士纷纷依附。

一九四二年“七·九”事件发生,共产党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蒋介石特务到处捣乱,许多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惨遭迫害,九伯十分愤慨。蒋介石为提防九伯暗中操纵广东、广西的旧部下、旧关系搞事变,于是施用调虎离山计,撤销了办公厅,改派九伯当空头的军事参议院院长。

桂林即将沦陷时,九伯急返梧州。梧州将沦陷时,他返回原籍苍梧县冠盖乡料神村,在同乐大山里居住。李家除长子沛文随岭南大学农学院疏散粤北,长女筱梅留居美国,季弟达潮在粤西盐务管理局外,其余均在家乡。

九伯乡居期间,在家乡接待了许多民主人士,共同发动群众抗日。胡希明、舒宗鎏、陈残云、李铁夫、曾昭森、黄庆云、黄宁缨、王修平等都跟随他在一起,彭泽湘、千家驹、云应霖、李民欣、李伯球、梁漱溟、陈汝楫、陈芦荻、冯苏夫等,也曾来探望过他。中共党组织亦先后派狄白、李嘉人前来联络。

由于梧州沦陷,对外联系已断绝,为了发动群众抗日,九伯组织了苍梧县南区抗日自卫委员会,由钟宝衡、李沛霖任正副主任,后来又成立南区行署,由我父亲陈茂之任主任。他又把云应霖在阳江策动过来的盐警队二百多人,整编为军事参议院院长警卫队,驻扎在广平圩,由陈残云、朱江洪、蓝青、黄宁缨等负责政冶工作。

九伯家里有一部电台,每日由沛金二哥收听记录有关抗战电讯。同时,九伯在大坡山办了一个油印小报《南报》,由谢戈文、陈远年、崔文鹤等负责刻印,使乡民及时了解前线消息。当听到盟军登陆和日本投降的喜讯时,大家满怀高兴,立刻把消息发布出去。乡民高兴极了,纷纷庆贺,大坡圩的爆竹马上被抢购一空。

我和进步青年黄桂荣、胡蔚萱、筱菊等还在圩场、村边出版墙报宣传抗日,胡希明等经常为此写稿,李铁夫亦曾为此作画。我们还利用民间文艺形式编演采茶戏,深受群众欢迎,对宣传发动群众起了一定作用。九伯对这些工作都大力支持,有时还亲自过问,提出指导性意见。

九伯平易近人,忙里偷闲,会与乡人下几盘围棋,打几圈麻将;或访问老农,闲话桑麻;或到附近的蟠龙湾游泳,与众同乐,尽管敌机在头上盘旋,亦悠然自得。

九伯身在敌后,胸怀全国。他经常派人到两广南部联络,发动组织民众武装,自己亦亲自到各地巡视和游说,到北流时,他在马背上还哼了一首诗:舆马群从到北流,满衢父老泪盈眸。含情欲吐兴亡恨,那管将军已白头!当时,随行的胡希明也和了一首,最后一句是“不许将军怨白头!”胡希明的诗说出了当时不少群众敬爱九伯的心声。

九伯到广东郁南时,看到当地到处张贴着一副对联“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他对郁南抗日民众武力指挥部负责人李镇靖说,这副对联令他感动得流泪。

坚持抗日的九伯,得到了不少群众的拥护。《南报》曾公开征集诗联,应征者甚众,其中,获得冠军的一联是:“南天一柱狂澜挽,报国三军正义张。”可见九伯在敌后地区群众中是有很高威信的,群众对其寄予了殷切期望。

(本文选自《望重乡闾典型足式》,本刊略作删改)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敌后桂林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桂林行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乐!乘动车,看桂林
抗日英雄万全策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临阳联队的敌后抗日斗争
抗日英烈马威龙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