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规模建设防空洞

2015-08-16尹家骥曹光复

西江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挖洞防空洞梧州

尹家骥 曹光复



大规模建设防空洞

尹家骥曹光复

抗日战争全面开展后,作为广西省商业中心出口口岸的梧州商埠,成了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为躲避敌机轰炸,减少民众伤亡,从1937年8月起,梧州开始了大规模的防空洞建设。此项工作,持续了多年。

民众日夜挖洞不辍

挖洞工作,由梧州防空救护团工务股负责。工务股的工程技术人员,由工务科内的技士、技佐、绘图员、监工等负责。

防空洞有两种:一种是公用洞,一种是私人洞。前者由工务股负责组织设计、施工,后者由私人自行负责建设。梧州的防空洞主要是公用洞。根据地形和便于民众就近迅速疏散进入防空洞,工务股结合北山、岗岭河滨、蝶山等处的地形图,共选定26个洞口位置,进行设计后,按洞的布局和结构进行组织施工。

防空洞施工的组织形式分两种:一种是由营造厂承建。其经费在征收房地产、花筵酒席、茶楼旅宿、车船票等税捐时附加征收的防空费中开支。先后承建过挖洞工作的有东吴、李锐记、中亚建司、宇宙建司等十多家营造厂。另一种是摊派任务给居民挖掘。由防护团把任务分配到各镇、街公所,再由镇、街公所分配到各居民户。居民每次去挖洞,发给伙食补贴。分配到任务不去的,则由户主出工钱雇人顶替。由于时局紧张,且民众出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接到任务者日夜挖洞不辍。

到1938年冬,工务股确定的26个洞已修得初具规模,并全部投入使用。随后,工务股对一些未联通的洞继续开挖联通,并将一些洞继续掘进。到1944年夏(即梧州沦陷前夕),全市建成公用洞共长6008米,洞内总面积达6627平方米。这些洞分布在几个地段,每个洞均按所在地点命名。

防空洞丈多联通

修好的2 6个洞,分布在市区东、西、北三面的山内,离街道较近,空袭时,民众可迅速到各分段防空洞避难。

各分段内的防空洞大都相互联通,若某一洞口被敌机炸塌或洞内发生塌方堵塞,其他洞口也可出入。各洞自洞口进深不远处即作90度转弯,隔不多远再作90度转弯,洞内也多是呈不同弯度的深入前进。这种弯曲,是为防备炸弹在洞口外爆炸时减弱冲击波而设计的。各分段洞内挖有通气洞,通气洞多是斜道式,也有少数因地面地形复杂而建成竖井式的。通气洞从洞内通地面,形成高低差,使空气自然对流。

所有防空洞除洞口部位用砖作拱形衬砌外,其余洞内各处的结构都是简易的,即按设计高、宽,挖掉泥土便成洞。洞内两侧墙设大脚,作为两边人的坐位。两侧墙坐位中间向下挖使其成“U”字形,作为人行通道。顶部视土质情况而分别挖成人字形、半圆形两种(见图一)。洞内除在一些土质松软易于塌方的地段,采用图二的办法用木支撑外,其余都不搞支撑。洞高多是1.8—2.2米, 宽1米左右,也有少数宽1.2—2.0米的。由于跨度小,洞不易崩塌。

图一、防空洞横剖面示意图

图一、防空洞横剖面示意图

图二、支撑部分剖面示意图

防空洞发挥保障作用

公用洞的使用管理,统一由防护团避难管理股负责。每洞设正、副洞长各一人,均由街甲长担任,另安排有警察和防护团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协助。洞长平时负责门锁、电灯、卫生的管理和洞内安全检查工作,在发警报时督促民众进洞躲避,并维持洞内秩序。如发现公用洞有崩塌,洞长会通知工务股来组织维修,以保安全。

在八年抗战中,梧州遭受敌机侵袭440多次,超过敌机侵袭广西1660多次的四分之一,其中较大的轰炸就有数十次。由于建了防空洞,民众的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例如,1942年12月31日,敌机轰炸红十字会,死11人。1943年12月31日,敌机轰炸梧州女子中学,学生死6人,伤4人。1939年7月26日的大轰炸,是日机轰炸梧州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轰炸,日机共投弹268枚,21条街道及沿河一带船艇被炸,死伤500余人。上述这些不幸者,都因没有及时入洞躲避而遭劫难。

?

(本文选自《抗日战争时期的梧州》,本刊略作删改)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挖洞防空洞梧州
中共梧州城工委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进防空洞纳凉有讲究
酷虫学校挖洞比赛(四)
酷虫学校挖洞比赛 (三)
酷虫学校挖洞比赛 (二)
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