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期间梧州高中疏散记

2015-08-16杨吉煊

西江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蒙山梧州学校

杨吉煊



抗战期间梧州高中疏散记

杨吉煊

抗战期间的城南中心小学。(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初期,梧州不断遭到敌机袭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守,西江形势骤紧,敌机更疯狂地前来轰炸。梧州高中(以下简称梧高)经广西省政府教育厅批准,于是年12月迁藤县太平上课。1942年5月,笔者到校任军训主任。同年7月,梧高迁回梧州。

1944年5月,第三区梧州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通告,说广东之敌企图溯江而上,要梧高迅速向藤北疏散。于是,学校提前考试放假,让学生回乡,大部分教职员工、校警、眷属和省督学张八峰等,疏散到藤县太平,由于敌机仍常来骚扰,又疏散到大黎乡。藤北大地主郭永祥家住大黎街,其子弟郭永汉、郭永灿等原是梧高学生,其他江、覃等姓的也有一些子女是梧高毕业的。梧高疏散到此,条件比较好,原拟在此开学,后因校舍不能解决,遂作罢了。

梧州、藤县、平南相继沦陷后,传闻平南之敌企图侵犯大同(位于大黎东南,属平南),大同与大黎相距50多华里,为此,学校再疏散到大黎北面30华里的花洲。

花洲是太平天国宿将胡以晃的家乡,洪秀全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花洲是个偏僻的山区,仅有稀疏的几十户人家,北上约2 0华里就是蒙山县境。这时,学校经费来源断绝,随校人员生活困难,只有变卖旧衣物以维持生活。校长李剑中、省督学张八峰、教务主任杨文儒、训导主任刘端珩、军训主任杨吉煊等多次商量,决定将学校搬迁至蒙山。

1944年9月,李剑中、张八峰、杨文儒、杨吉煊等带着4个武装校警,由花洲出发,行约20华里进入蒙山境界,顺利通过沿途民团哨所盘问,到达了一个叫做夏宜的小村庄。村里住着知名人士龙剑伯(或龙×军),是瑶族首领,人们称他为瑶王,我们前往拜访,承蒙其热情接待,并建议把学校迁设文圩。

下午,我们到达文圩,拜访家住文圩的蒙山县参议长范中柱,适逢他到蒙山去了,由他年近八旬的老父接待。谈到学校搬迁问题,老人表示大力支持,也认为选文圩为校址较好。当晚,老人命人杀鸡煮酒,盛宴款待,还要我们多逗留一天,以便打电话叫范中柱回来商量。我们因为想了解文圩情况,乃辞别而向文尔庄进发。

文尔庄住着钟姓大族,庄里不少人出来迎接,其中有原是梧高学生的钟坚、钟×珠,还有曾任梧高教师的李芬等。钟姓住的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四周有围墙、炮楼,院内有房子六七十间。钟坚等强烈要求把学校搬来,说宿舍、教室都可以解决,又说日寇不会注意到这个小山区,万一蒙山有战争,则可向昭平方面撤退。我们与他们一直谈到深夜。

次日,我们本想到蒙山县城一行,当时的蒙山县长周伯宗与校长李剑中是旧相识,可扯上关系。但考虑到县城是敌机轰炸的目标,且蒙山处于桂东偏北,有荔蒙公路交通便利,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我们认为把学校迁到县城,弊多利少。同时,我们还担心花洲发生问题,因为学校不少公物如图书、仪器、武器(有步枪百多支),还有我们的家属仍留在那里,附近的土匪早已虎视眈眈,于是,决定不去蒙山县城,取小道赶回花洲。

回到花洲,校长召开校务会议,由李剑中先报告此行经过,然后讨论搬迁地点。与会者热烈发言,多数人认为文圩交通便利,村庄稠密,日用品易买,地方人士又热情协助,主张迁到文圩。也有少数人认为文尔庄较为安全,空袭少,一旦蒙山告急也可向昭平疏散。可是,大家又都认为两地距离蒙山县城不过二三十华里,如日寇进犯蒙山,都不可能有充裕时间作有计划的撤退。最终,大家形成共识:看看战局发展情况,然后再作出决定。

10月,日寇集结六个师团的兵力,由衡阳继续南下,30日逼近桂林。11月10日,桂林沦陷。由梧州沿江进犯之敌到桂平蒙圩时,国民党军队稍加抵抗,即向后溃逃。11月11日,柳州陷落,阳朔、荔浦、平乐、修仁则在柳州陷落前也相继失陷。日寇为了维护桂柳公路交通,争夺外围据点,遂从荔浦派出小部队,由荔蒙公路南下,进占新圩。由于平乐师管区王瓒斌部的一个营长黄利堂叛国投敌,引狼入室,日寇铁蹄踏进了蒙山,梧高迁蒙山的计划也成了泡影。

梧高被困花洲。1945年2月,忽然有两个人从蒙山来,声言要见梧高校长。李剑中接见时,笔者也在座,这两个家伙身穿黄布军服,不戴帽,也不佩证章,说是奉黄司令(即汉奸黄利堂,蒙山伪保安司令)之命来的。在称赞了一番梧高办得好之后,他们表示,最近才听说学校疏散到花洲,经费来源断绝,处境困难,特奉命前来请我们把学校迁到蒙山,经费由他们负责……

李剑中沉默不语。我说:“我们明白你们的来意,但学校搬迁必须通过校务会议才能决定。”随即,李剑中表示同意我的意见。那两个家伙马上改用威胁口吻说:“你们现在的处境很危险,附近的土匪随时会把你们吃掉,我们为的是保护你们,不要错过这个时机。”李剑中说:“话已讲在前头,不必多说了。”这两个家伙悻悻而去。

此后几天,谣传伪军来缴我们的枪。我们请当地父老共同商量,他们怕连累地方,主张把学校搬到大冲暂时躲避。我们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及时雇请民夫,挑运公物及行李,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向西前进,爬山越岭,行约20华里到了冲尾目的地。这里有村公所,村长姓王,帮助我们解决了食住问题。当我们到他家谈天时,知他母亲姓张,张八峰遂和他拉上了关系。村长说:“此去西北约20华里,有个叫大塘的村子,属平南,有居民百多户,都是姓李的,李校长可以到那里认宗,对你们有帮助。”

我们处在这个荒村,人地生疏,能与大塘李姓拉上关系正好。次日,李剑中、张八峰和笔者备了“红包”,往大塘拜访,村中父老知道梧高校长来拜同宗,出村欢迎。我们双方谈话时,在座的村中父老对我们表示关怀,但认为学校安在冲尾不好,不过,他们没说出什么原因。直到午饭后他们送我们到村外时,有个父老悄悄地对李剑中说:“你们要加强戒备,如有特别情况,我们会派人通知你们。”

我们在大冲尾住了两天,大塘就派人来说附近土匪已在暗中串连,准备加害我们,要我们赶快回到花洲。这情报来得突然,不容我们考虑,我们马上以高价雇请民夫,将学校又匆匆搬回到花洲。

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平南妙客乡派人前来欢迎梧高搬迁到那里,说地方人士会尽力支持,我们喜出望外,立即行动。在妙客,我们得到地方人士,特别是黄姓乡亲很大的帮忙。学校于是发出招生简章,并增办初中班,蒙山、藤县、平南、昭平的学生纷纷到妙客就读(有小部分原是梧高学生),每个学生交学米100斤,学校经费因此得以解决。1945年3月中旬,学校开始上课,学生共600多人。

梧高在妙客办了两个学期,抗战胜利后迁回梧州。

(选自《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3期),本刊略作删改)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蒙山梧州学校
中共梧州城工委
美丽的蒙山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