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每课一得”的有效利用和意义

2015-08-15何泉清

新课程 2015年5期
关键词:历史教材教师

何泉清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每课一得”的有效利用和意义

何泉清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有效教学”理念在当今教育界长盛不衰。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更应该不断优化历史课堂结构,努力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就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每课一得”及其意义提出一管之见。

历史教材;“每课一得”;作用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特色鲜明,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前言、每一课的导言、正文、图片插图、黑体字材料、每课一得、材料阅读、自我测评以及活动建议等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有机整体,对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无疑是成功的探索。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历史常识

众所周知,历史常识是学好历史的重要钥匙。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每课一得”中的历史常识介绍比比皆是。在七年级上册中,就先后介绍了“考古学家测定远古人类生活年代的方法”“怎样推算公元纪年”“皇帝称号的由来”“汉族名称的来历”“二十四史”“历史”和“历史小说”“避讳”“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查找古代地名的方法”以及“文房四宝”等重要历史常识。这里仅以“怎样推算公元纪年”为例,教师如果不加以利用和指导,学生会连基本的历史时间常识都不能理解,这会给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加以利用,并且进行了有效的发挥,不仅介绍了“公元”与“公元前”概念的由来,还介绍了“世纪、年代、初期、中期、末期”等相关概念的含义和实际运用,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历史时间要领”。再比如,“每课一得”中对历史小说历史演义的介绍也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历史,弄清它们与真实历史的本质区别。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编者匠心独运,富有开拓创新的视野,在教材中融入了大量必要的历史课外知识。如七年级下册,教材在介绍了中国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后,在“每课一得”中又补充了“世界上其他著名的运河”,使学生对几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运河明确在心;教材在介绍了唐太宗、唐玄宗等帝王后,在“每课一得”中补充了“唐太宗”“唐明皇”的来历与含义,教师通过讲解,还有利于学生弄清“庙号、年号、谥号”几个概念内涵的区别;在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教材在“每课一得”中补充了“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介绍了“明清科技成就”后,教材在“每课一得”中补充了“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有利于学生用整体的眼光来认识世界,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有利于化解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尽管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编者努力改变原有历史课程中“繁难偏旧”的现象,但是教材正文中仍不可避免出现了许多无法避免的专有名词、术语和历史概念。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这无疑会给初中生的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教材编者在“每课一得”中对许多重要的专有名词、术语和历史概念进行了阐释,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做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介绍了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后,教材在“每课一得”中补充解释了“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介绍了洋务运动后,补充解释了“什么是近代工业?”;在介绍了南京大屠杀之后,补充解释了“什么是战争罪?”;在介绍了走向战略进攻之后,补充解释了“战略”和“战术”的区别。在九年级上册《探险者的梦想》的“每课一得”中介绍了“什么是殖民主义?”;在九年级下册《俄国向何处去》的“每课一得”中介绍了“什么是苏维埃?”等等。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水平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如果在这一方面能有所作为的话,可以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基于这一点,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编者在“每课一得”中提供了大量的有意义的阅读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教材编者的这一意图,合理加以利用。下面以八年级下册为例。在介绍了抗美援朝的历史后,教材在“每课一得”中补充了“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字数将近四百字。我认为该材料既是对抗美援朝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给学生1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然后要求学生从中提炼出关于上甘岭战役的主要信息。学生很快就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本段材料介绍了战役的背景(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战五捷,美军不甘失败,发动金化攻势)战役的概况(战役的时间、双方投入的兵力、伤亡情况)、战役的结果(沉重打击了美军)和意义(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现代战争史上的防御作战的光辉范例)。类似的材料教师都可以利用,尤其是在九年级中考备课复习时更应该注意。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做历史学习的有心人,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研读和研究历史教材的有心人,如此方可培养素质一流的学生。

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每课一得”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作为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素材。比如七年级下册第20课,在介绍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后,教材在“每课一得”中补充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本人在教学中以此材料教育学生,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他们都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伟大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和互助的社会主义信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又如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这节课,“每课一得”中对宪法的地位作了补充,教师应该以此教育学生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人都不能有僭越宪法的任何言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再比如八年级下册“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这节课,“每课一得”中介绍了“两弹一星”精神。教师应该以此教育学生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是所有当代中国人都必须大力弘扬的精神法宝。

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13-01.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历史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