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康熙和彼得一世之比较看中俄发展

2015-08-15吕红卫

新课程 2015年5期
关键词:俄国康熙文言

吕红卫

(山东德州武城县第二中学)

从康熙和彼得一世之比较看中俄发展

吕红卫

(山东德州武城县第二中学)

17、18世纪交替之际,中国的康熙和俄国的彼得一世,两位君主极其相似又相互矛盾,尤其是对后世的影响大相径庭。将两人对比研究以获得更深的认识。

闭关;扩张;重农;重商

在讲述高中历史选修模块时,笔者发现中国的康熙和俄国的彼得一世虽然分属不同的模块,但两人的经历却戏剧性的相似。康熙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期间发展经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被讴歌为“千古一帝”。彼得一世1682年—1725年在位,期间实施改革,拉开了俄国近代化的序幕,被尊为“彼得大帝”。两人在位时间接近,其政策都推动了本国的发展,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中俄两国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在其后的一百年里,出现了迥异的巨变。

一、“布库之戏”与少年军团

康熙和彼得一世同为少年登基,受人控制,凭借机智勇敢夺回大权,亲掌朝政。

康熙八岁即位,朝内鳌拜专权跋扈,民间历经战乱,土地荒芜;国际上,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年幼的康熙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但是,“他思维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他还有组织、引导和完成重大事业的才能。”十四岁,他组织少年侍卫以“布库之戏”戏剧性地铲除了鳌拜,开始了执政之路。

彼得一世十岁即位,实权却在姐姐索菲亚的手中,他与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的村子里。以后的七年中,他和大批同龄伙伴做军事游戏,组建了自己的少年军团,并依靠它转变了命运,游戏中的少年以后变成了一支真正的军事力量。幼年曾目睹屠杀和流血的恐怖场景,对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据同时代的人描述:“他高兴的时候严肃而又亲切,但其他时候则严厉而令人可怖,散发出狂野而可怕的气质。”

相对于残暴的彼得一世,康熙则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君主。两位君主相似的经历及不同的个性对他们以后的执政生涯不无影响。

二、研精经史与出访西欧

康熙和彼得一世都十分好学,对西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彼得更倾向于实用技术,并为向全国推广而不遗余力。

康熙五岁识字读书,“他背诵了大部分被中国人认为是圣书的儒家著作或其他一些原著”,于“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但康熙也重视自然科学,尤其对西学有浓厚的兴趣,他任用南怀仁、张诚等西方传教士为宫廷讲师,给他讲解一些主要数学仪器的应用,并讲解几何学、静力学、天文学中最有趣和最容易理解的东西。康熙对外域文明的热情显示出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与康熙相似的是,彼得一世也勤奋好学,求知欲旺盛。在莫斯科郊外的日子里,他从附近的外国侨民居住区,发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里有医生、药剂师、工程师、建筑师、画家、天文学家、商人等等。在其成年后,他至少精通十二种手艺。1697年,彼得组织了一个使节团,访问考察西欧八国。他化装为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行动。他深入工厂、车间认真学习西欧各国的先进技术,甚至获得了造船工艺的毕业证书。西欧之行对彼得的影响极大,在以后的改革中,彼得一世身体力行,引导俄国向西欧文明靠拢。

仅靠几位传教士讲授西学的康熙掌握的科学知识毕竟有限,更没有将其推广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究其原因,俄国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彼得一世从小就感受到俄国与西方的差距。而中国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封建帝王把儒学伦理放在第一位。随着康熙后期和罗马教廷的“礼仪之争”,中国的大门对传教士关闭了,中国在近代文明之前止步。

三、闭关与扩张

在对外政策上,彼得执著于战争扩张;康熙则沿袭闭关政策。清朝的对外政策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宗藩关系,康熙将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解决国内问题上,平三藩,收台湾,对周边国家如朝鲜、琉球等采取怀柔政策,保持封建宗藩关系。对外,康熙曾三次颁发禁海令,禁止船只下水。海禁政策实施长达四十年之久,影响极为恶劣,这一政策使航海业和对外贸易一蹶不振,大大限制了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发展。

康熙的海禁政策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考察,已经与世界近代的潮流背道而驰。尽管康熙已感受到西方国家的逼人气势,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只是对此他拿不出高明的对策。一方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绝对的优势,保守的政治观念支配一切;另一方面,康熙实施海禁政策有政治上的考虑,即防止沿海一带汉人与抗清武装及外国人接触。这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使康熙难以摆脱传统的束缚。

彼得一世的对外政策是明显的战争和扩张。俄国是一个富于对外扩张传统的国家,彼得一世的目标是为俄国争夺出海口。“俄国需要的是水域。”这是彼得一生的座右铭。正是这种强烈的欲望,支撑着彼得一世持续地进行对外战争,从土耳其手中得到亚速,从瑞典打通了波罗的海的通道。

拥有出海口,这是俄国两百年来想完成而自学、自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浅易的文言文,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与学习归纳。教师只在难点处或重点处做适当指导、点拨,放手大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借助字典工具书自学、自主阅读课文的习惯。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查阅字典,独立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自发现问题、提出疑难。并鼓励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快速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尽量做到少分析、多引导,多给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先指导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只借助课文下的注释去翻译课文,不允许参考翻译全解之类的辅导书,既加强训练学生字词释义、句子翻译、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疑难缺漏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授的主要是对文言现象和文言语法的适当点拨,如特殊词法句法现象这些学生尚无法类化的知识。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整理归纳,使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个人的文言文自学自读能力,最终达到能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目标。

3.重视诵读

教师应重视文言诵读,因为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经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诵读培养出来的。文言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有助于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言文本内容。教师可以筛选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作为课内的补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诵读。勤读多背,在背诵中领会文义。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方式的诵读,如录音听读、教师范读、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诵读、分组朗读、小组竞读等多种方式增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诵读将理清思路层次,把诵读和会意结合,疏通文义。文言诵读,看似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实际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读代讲,读中领悟,疏通文字,积累文言文知识,领悟和把握古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规律,为掌握文言字词、文言句法奠定了基础。沉浸文本之中,品味语言,感悟文本的思想与情感,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样,古典文化遗产中优秀作品的内蕴和精髓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也为快速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由自觉阅读文言文转为自主阅读文言文,并形成较好的文言阅读能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目的。初中教师才能为学生搭建好初高中文言学习衔接的阶梯,使学生能够缩小能力断层,实现快速平稳过渡。

张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编辑 李 姣

猜你喜欢

俄国康熙文言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康熙下象棋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