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写作中的“汉式英语”现象探究

2015-08-15严丽华

中学生英语 2015年40期
关键词:谓语主语英文

●严丽华

在近年的英语中考中,还存在着不少“汉式英语”现象。即学生的表达方式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习惯于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强行组成词句,致使写作中错误百出的现象。笔者就结合自己英语教学时的一些具体实例,对初中英语写作时的“汉式英语”现象进行根源分析。

1. 低年级英语写作中常见的几种 “汉式英语”现象

1.1 谓语动词位置后移

例:我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

误:I every morning at six o’clock get up.

正: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morning.

英文简单句的成分结构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其他地点、时间等,谓语动词紧跟在主语后,如上句的“I get up”。如果完全按照汉语语义顺序来写英文句子,就会写出如上错句,从而造成谓语动词后移现象。

1.2 句子主谓成分缺失

例:下午五点时,我在操场上。

误:At 17:00, I on the playground.

正:At 17:00, I was on the playground.

受汉语语言习惯影响,学生们很容易写出谓语动词缺失的句子。在汉语里,可以直接用“在操场上”、“红红的”等放在主语后作谓语,描述主语怎样了,只要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不一定要用动词作谓语。

1.3 结构运用意识淡薄

在英文写作时,“结构”意识很重要,不仅是指所写句子要有英文的句子结构,还要学会用固定的句型结构来表达特定的含义。如:

例:街上的人越来越多。

误:People in the street are more and more.

正: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street.

这里用There be 结构来翻译这句话才更复合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2. 问题根源分析

从语系上划分,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重“形合”,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重“意合”。

所谓“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词汇的不同形式、短语及句子的不同结构)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直接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2.1 英语重“形合”

(1)英语重“形合”,就是注重形式和结构,以形显义。

“以形显义”,就是用不同的词汇形式、短语结构及句子结构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It’s adj. for sb. to do sth.和It’s adj. of sb. to do sth.两个句型结构,前者被用来表示“对某人做某事这件事本身所持的看法”;后者则被用来表示“由于某人做某事的行为而对此人产生的看法。”

(2)英语重“形合”还表现在注重语言形式的互相接应。

在英文句中,所选词汇该用什么词性,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动词该用什么时态,都要讲究与所在短语或句式结构的形式相接应。如:

①我们应该多锻炼以保持健康。

We should exercise more to keep healthy.(adj.)

②尽管他七十岁了,但身体还很健康。

Although he is seventy, he is still in good health. (n.)

以上两句中,healthy 和health 虽然意都意为“健康”,却是不能互换的。

2.2 汉语的重“意合”

汉语重“意合”,就是注重意义上的连贯,汉语语句的组织只要能将该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就好,对语言形式的互相接应并不注重。

实际上,即使学生了解了英汉的语言差异,要完全不受汉语思维的干扰,写出规范合体的英文文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只有从实际出发,养成及时读背、拓展积累、定期练笔的良好习惯,才可能消除“汉式英语”现象,写出地道的好文。

猜你喜欢

谓语主语英文
非谓语动词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短句—副词+谓语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非谓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