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规范探微

2015-08-15李华美

中学生英语 2015年40期
关键词:基础交流探究

●李华美

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互动交流中,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突出启思发问时机与表达交流扼要,让学生在简短的语言指导下主动思考和积极交流,帮助他们增强理解感悟深度和广度。

1. 用简洁语言导入,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是英语教师教学的重要主业,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基础。运用简洁的语言导入,能使得学生在言简意赅的理解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更好地主动探究问题。

在导入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和实践表达过程,多给学生自我品读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整体理解感知的过程中筛选有效信息,形成严密思维。运用富有概括性和哲理性的语句,引导学生针对理解感知进行深入思考,帮助他们从中形成更为全面和严密的方式方法。尝试运用经典例句,要求学生在仔细品味的过程中结合学习内容深入思考,主动融入自己的思考过程,深化语言的指导作用。

简洁语言导入,能使得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苦口婆心说教,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自己思考能动作用。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 的“Reading Fog”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通过“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the fog?”给学生思考,让他们在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基础上,予以主动深入思考。通过这样的导入,能使得学生在心中产生这样的疑惑:在大雾天,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教师可乘势引导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get from Polly?让他们能够根据这样的提醒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需求。

2. 用启发语言导思,调动学生尝鲜胃口

循循善诱是发现学生精彩和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启思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能使得他们在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方法的基础上有效破解难题,让他们在自由交流中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

在指导运用中,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教学重点,通过启发性语言建议他们围绕话题深入思考,让他们能根据导学语言进行深入思考。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根据教师语言主动表达,通过主题演讲、争辩讨论以及发问对白等方式来鼓励他们和教师沟通,培养他们敏锐的语言信息捕捉意识。多融入学生的交流过程,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又急于表达的时候主动出击,鼓励他们进行二次反思,建议他们运用不同的语言概括表达思考过程,增强主动学习的信心和激情。

以这样的语言指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针对教师的话语进行深入感知,更能丰富他们的认知思维。例如,在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 的“Reading B 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时,可建议学生根据“Reading A”的阅读提示,建议他们围绕“Do you know histories about Pompeii and Loulan?”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在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能结合文章表达主题进行主动感知。鼓励学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ivilizations?”各抒己见,引导他们主动说自己的见识。同时,教师可结合文章表达内容,就“What do you get from lost civilizations?”进行主动陈述,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自我表述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潜能。

3. 用丰富语言导说,提高学生表达技能

调整语言表达形式,通过运用多元化和丰富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交流,能帮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过程中有主动表达运用的机会。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进行引导表达,让学生的思维感知更为丰富。

在指导过程中,按照课程的教学需要,尝试变换教学用语,让学生在感受到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能有主动学习的激情。在运用中,围绕语言交际性,以协商的口吻和学生对白,让他们在感受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能主动交流。尝试运用争辩、反问等方式,通过非正式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就教师的话题进行主动表达,给他们更多自我交流互动的机会。教师则对学生在语言陈述中表达进行形成评价,帮助他们在树立信心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总而言之,重视语言的规范,引领学生在灵活丰富的教学语言启发下主动思索和积极探究,能在激活他们学习情感与激情的基础上,更能拓宽学生思维视野。通过规范语言训练,能使得课堂教学的英语韵味更为浓厚,利于学生说出流利地道的英语。

猜你喜欢

基础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不等式”基础巩固
如此交流,太暖!
“整式”基础巩固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