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5-08-01徐乐曹武陈梓桂

当代医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引流术内科血肿

徐乐 曹武 陈梓桂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徐乐 曹武 陈梓桂

目的 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8),对照组患者实行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因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出血等死亡3例,实验组患者无1例死亡。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常规保守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以及应用。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

脑出血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自发性出血,是神经科较常见的急症,其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预后也较差。脑出血好发于老年人群,随着我国人口出现严重老龄化,其发病率日益上升。理论上通过清除掉颅内的血肿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但有关研究表明[2],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大,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大的现象。本研究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南县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8)。对照组年龄45~81岁,平均(62.0±5.5)岁,其中男20例,女18例;实验组年龄47~79岁,平均(60.0±6.1)岁,其中男19例,女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均有CT证实为壳核或者脑叶出血,出血量60~90mL,平均(70.0±8.6)mL,血压171~202/103~154mmHg。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以及血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内科保守治疗,采用渗透性利尿剂脱水降低患者颅内压,保护胃黏膜,防止发生感染。对于昏迷的患者给予鼻饲与导尿管引流。实验组患者实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通过头颅CT定位患者血肿的位置、大小和颅骨上最佳钻头的位置。使用小颅锥进行颅骨钻孔,当穿透后插入硅胶软管到患者血肿部位,开始进行抽吸,首次抽吸量不能多于血肿的1/3,待结束后注入大约2.0万U的尿激酶并放置引流夹,夹闭3h后开放引流。手术后依照患者脑内残留血肿量使用适量的尿激酶与生理盐水5.0mL进行灌注。在每次注入后,夹管3h再进行开管引流,每天2次,直到血肿彻底清除后方可拔管。

1.3 评价指标 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种。治愈:患者意识清除,能进行正常的生活;有效:患者意识稍微有点模糊,或者肢体肌力评测在3级以下;无效:患者意识完全模糊或者死亡[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有关报道显示,脑出血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病死率高达44.70%~87.90%[4],严重威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是非外伤性颅内血肿最为常见的因素,大多还伴有脑动脉瘤,血压升高后将导致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5]。

对于脑出血患者,传统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采用脱水、利尿等方法来减轻脑水肿以及防止出现并发症,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清除血肿,不能有效除去脑组织受到的压迫,导致周围的正常组织受血肿压迫而形成脑疝[6],使呼吸中枢以及心血管活动中枢遭受严重影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研究显示[7],内科保守治疗脑出血在国外病死率高达55.0%~89.0%,国内也达到25.1%~91.0%。而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灌,从根本上解决脑内的血肿问题。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优点很多,如:穿刺过程中损伤较小,减少出血量,有效较低颅内压,并发症少,防止颅内压波动等。有关研究表明,血肿抽吸应该在急性期进行,若超过24.0~36.0h则治疗效果较差[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6%)明显少于对照组(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减少了患者出血量。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且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高度临床使用以及推广价值。

[1] 黄春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153-154.

[2] 陈小飞,康蓉.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49-50.

[3] 白晓东.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67-68.

[4] 许峰,唐洲平,朱文浩,等.脑出血微创幕上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死亡风险的术前评估[J].中国卒中杂志,2012,7(7):543-548.

[5] 熊林,宋涛.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1):68-69.

[6] 韩晓猛.56例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92-93.

[7] 侯延发.微创钻孔抽吸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24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1):180.

[8] 白焕芳,刘会峰.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11-8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41

湖南 413200 湖南省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徐乐 曹武)410008 湘雅医院(陈梓桂)

猜你喜欢

引流术内科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