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08-01秦泗通

当代医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隐性置换术膝关节

秦泗通

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秦泗通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需要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通过围手术期处理和估计,分析隐性失血与危险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过测量平均总失血量为(1578.67±128.87)mL,其中隐性失血量平均为(675.66±56.78)mL,失血比例为42.80%。总失血量、隐性失血、血红蛋白下降等在性别间、高年龄组与低年龄组间、不同体重指数、是否自体血回输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隐性失血与性别呈现正相关关系(r=0.235,P=0.046),男性失血明显多于女生;隐性失血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r=0.455,P=0.037),年龄越大隐性失血越多;隐性失血与BMI无明显相关关系(r=0.123,P=0.078)。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比例42.80%,并且男性失血明显多于女生、年龄越大隐性失血越多。

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危险因素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患者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但该技术主要弊端是隐性失血量较大。隐性失血是指总失血量减掉可见失血量部分,可渗透到组织内部,但现在临床上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发生隐性失血原因和危险因素还不是很清楚[2]。本研究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特定和可能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要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男37例,女

23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12±13.54)岁;均为单侧关节置换。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过手术评估,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条件;(2)不患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或内分泌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3)患者均符合负压引流术治疗条件;(4)符合家庭伦理道德,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1)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或正在服用非甾体药物等,或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1000mL);(2)对本次研究不依从、不配合、容易失访的患者及研究期间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围手术期血液处理 患者均采用气囊止血带法,关闭切口前放松止血带,80例患者术中失血量均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出血采用自体血会输,使用25mmHg负压吸引。隐性出血量计算[3]:失血量包括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主要采用称重法,隐性失血=总失血量-显性出血;显性失血量的评估,浸血纱布中出血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称重法,即浸血纱布失血量(mL)=[(浸血纱布重量(g)-干纱布重量(g)]×1mL/g-所用生理盐水量(mL)。

1.2.2 相关指标测量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测量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MI)、术中失血量等。

1.3 研究指标 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求OR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过测量平均总失血量为(1578.67±128.87)mL,其中隐性失血量平均为(675.66±56.78)mL,失血比例为42.80%。总失血量、隐性失血、血红蛋白下降等在性别间、高年龄组与低年龄组间、不同体重指数、是否自体血回输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s)

表1 单因素分析(±s)

因素分类例数总失血量隐性失血血红蛋白下降(mL)(mL)(g/L)性别男371675.12±234.27645.26±27.5426.56±8.68女231345.25±198.45612.24±25.6822.19±7.23 t值7.2316.8963.213 P值0.0000.0010.023年龄<60311456.77±128.56563.29±23.1527.45±8.23≥60291785.23±231.78723.16±30.1224.26±6.57 t值7.1297.5612.785 P值0.0000.0000.041<23151324.55±127.68576.37±45.68 24.16±12.31 BMI(kg/m2)23~26281675.35±145.55667.26±38.49 21.67±11.46>26171897.36±178.26698.36±55.2326.48±9.46 F值12.1346.2313.456 P值0.0000.0010.026自体血回输是261324.68±233.21654.32±37.68-否341687.46±145.55741.24±25.68-t值7.3427.268-P值0.0000.000-

2.2 性别、年龄、BMI与隐性失血相关性分析 经过相关性分析隐性失血与性别呈现正相关关系(r=0.235,P=0.046),男性失血明显多于女生;隐性失血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r=0.455,P=0.037),年龄越大隐性失血越多;隐性失血与BMI无明显相关关系(r=0.123,P=0.078)。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发展起来一项新技术,主要手术对象为60岁以上人群。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最多,术后患者可能会患贫血等并发症,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4-8]。临床上一般采用自体血回输和外来血输注等,但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患者免疫疾病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围手术失血主要为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等。本研究通过分析60手术患者显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过测量平均总失血量为(1578.67±128.87)mL,其中隐性失血量平均为(675.66±56.78)mL,隐性失血比例为42.80%。隐性失血发生的原因一般情况都很难排查,并且隐性失血主要是渗透到组织中,这样严重的影响着治疗质量和增加了并发症或者后遗症发病风险。

根据本研究危险因素分析,引起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很多,首先就为性别,60例患者男性(645.26±27.54)mL,女性(612.24±25.68)mL,男性明显的多于女性,这可能与手术方式和创伤面积有关,一般男性创伤面积大于女性。其次为年龄,60岁以上患者隐性失血量明显的多于60岁以下,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下降。本次研究选用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单膝关节,但是临床上还有较多的双膝关节,但研究结果与大多数类似研究相同[7-8],值得临床上作为参考依据。

[1] 邱旭升,陈东阳,徐志宏,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危险因素的分析[J].实用骨关节杂志,2012,18(6):511-513.

[2] 刘志刚,张上上,陈如见,等.全髋关节置换后的隐性失血[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3):2305-2307.

[3] 高福强,李子剑,刘延青,等.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3):199-201.

[4] 林春霞,朱海霞,计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江苏医药,2014,40(21):2665-2666.

[5] 孙向群,刘莉,何俊蓉.延伸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康复锻炼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7):3825-3826.

[6] 胡超芬,姜小芬.冷疗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出血和减轻肿胀的观察和护理[J].浙江中西医大学学报,2014,38(6):818-819.

[7] 巩建宝,孙水,张伟,等.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时间选择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7):589-592.

[8] 李海婷,苏春霞,尚景丽.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医正骨,2013,25(10):79-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34

江苏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秦泗通)

猜你喜欢

隐性置换术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