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15-08-01丁炜光张玉兰

当代医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全程门诊出院

丁炜光 张玉兰

全程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丁炜光 张玉兰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实施基础药物治疗+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2组T2DM患者门诊就诊时、出院后6个月时分别检测FBG、2hBG、HbA1c以及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自我效能量评分。结果 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血糖控制指标FBG、2hBG、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DM患者在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自我效能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健康教育前(P<0.001);观察组T2DM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自我效能评分,除足部护理维度评分外,其余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置5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作为DM教育的模式之一,能使T2DM患者的FBG、2hBG、HbAlc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提高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自我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全程健康教育;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自我效能

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DM)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1],健康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DM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个体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在俗称“五架马车”的DM综合治疗措施中越来越体现出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并进行了较多的相关研究。患者门诊-住院-出院后的全程健康教育是众多对DM教育的模式之一,有学者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并肯定其效果[2]。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内一科为社区综合医院糖尿病专科病房并承担糖尿病门诊任务,自2013年起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尝试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以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效能的改善情况评价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糖尿病门诊就诊并住院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T2DM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葡萄糖负荷2h血糖或随机血糖11.1mmol/L以上,排除严重的心脑肾合并症和认知功能障碍者。所有对象均自愿参加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1.40±6.25)岁,病程(3.55±2.75)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8例,高中20例,小学和初中2例。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52.22±7.65)岁,病程(3.23±2.64)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18例,小学和初中4例。2组患者年龄比、性别比、病程比、文化程度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药品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包括预混胰岛素、拜糖平片、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全程健康教育。

1.2.1 对照组 患者门诊就医时直接由出诊医师给予答疑解惑;当患者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开始进行DM健康教育,包括展示图片、看录像、阅读《糖尿病知识书册》并发放宣教资料等方式加强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在患者出院后门诊就医、复查时仍由出诊医师给予相关DM知识的宣教。

1.2.2 观察组

1.2.2.1 建立DM教育小组 先后派医师3人次、护士8人次赴外院/地参加DM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接受DM专业知识及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组建DM健康教育小组,由培训后取得资格证的糖尿病专科医师、糖尿病专科护士以及医院药师、营养护士共同组成。

1.2.2.2 门诊教育 根据门诊DM教育课程安排,首先通过医院宣传栏、短信等方式发布讲座通知,采用PPT以集体讲座与讨论形式对门诊DM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疾病知识教育,每4周1次课,每次讲课1h,授课后讨论,并对当堂存在的疑问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

1.2.2.3 住院教育 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就进行评估,结合患者治疗计划及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个体需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定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实施连续、动态、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进行评估,不断修改教育计划,以增强教育效果。教育方式采用床旁一对一指导,每次10~15min。

1.2.2.4 出院后教育 患者出院时给予具体的出院指导。在DM专科门诊及专科病房均设立热线咨询电话,并建立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出院后要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随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督促患者来院定期复查。前3个月,每2周电话回访1次,3个月后每月电话回访1次,截止到出院后第6个月,共随访7次。DM教育小组成员轮流参加回访,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出院后患者可以参加门诊的DM健康教育讲座。

1.2.3 教育的内容 DM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DM基本知识;(2)DM饮食治疗;(3)个性化运动方案;(4)各种DM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正确使用方法;(5)低血糖临床表现、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处理低血糖;(6)自我管理及自我监测能力,定期检测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详细记录;(7)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8)血糖仪的使用步骤、方法,尿糖、尿酮试纸的测试方法、注意事项;(9)足部护理知识等。

1.3 评价工具及方法

1.3.1 血糖(FBG、餐后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在2组T2DM患者门诊就诊时、出院后6个月时分别各检测1次。清晨空腹(停止进食8~14h)和早餐后2h采手指血,采用德国拜耳公司产拜安捷TM2型快速血糖仪快速测定FBG、2hBG;清晨空腹采静脉血2mL,采用美国伯乐RIORAD-D1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HbA1c,试剂盒采用仪器配套原装试剂。

1.3.2 自我效能测定 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DSES)对2组T2DM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出院后6个月时分别进行1次评估。该量表由美国学者Hurley等[4]于1992年提出,1998年我国台湾学者王璟璇等[5]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应用。该量表中译本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6]。量表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及高低血糖处理6个维度,共有26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为1~5分,总分为26~130分,分值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血糖(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T2DM患者在初始门诊就诊时,FBG、2hBG、HbA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观察组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血糖控制指标FBG、2hBG、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能提高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前后FBG、2hBG、HbAlc比较(s)

表1 2组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前后FBG、2hBG、HbAlc比较(s)

注:a观察组与对照组门诊时检测指标对比统计;b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时检测指标对比统计

组别例数时间点FBG(mmol/L)2hBG(mmol/L)HbAlc(%)观察组40门诊时10.85±6.2018.92±7.159.84±3.65出院后6个月 5.66±1.52 7.89±2.956.98±1.26对照组42门诊时10.45±6.1519.90±8.929.63±4.33出院后6个月 6.83±1.9510.65±4.788.55±1.68at值0.2930.5470.237aP值>0.05>0.05>0.05bt值3.0203.1284.769bP值<0.01<0.01<0.001

2.2 2组T2DM患者全程健康教育前后自我效能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T2DM患者在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自我效能的6个维度评分及自我效能总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前后比较,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高低血糖处理维度评分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也有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T2DM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除足部护理维度评分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5个维度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全程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T2DM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见表2。

表2 2组T2DM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T2DM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注:a观察组门诊时与出院后6个月的评分比较;b对照组门诊时与出院后6个月的评分比较;c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评分比较

项目观察组(n=40)ct值cP值门诊时出院后6个月at值aP值门诊时出院后6个月bt值bP值对照组(n=42)饮食控制17.38±3.20 22.15±3.106.856<0.00116.56±2.4518.13±2.223.043<0.016.776<0.001规律锻炼12.35±3.35 16.35±3.605.202<0.00112.63±3.1012.12±3.200.732>0.055.630<0.001遵医嘱服药 9.15±2.08 15.08±1.6514.338<0.00113.16±1.6313.45±2.380.641>0.053.587<0.001血糖监测14.10±4.25 17.85±3.284.486<0.00114.10±3.0915.25±1.682.107<0.054.550<0.001高低血糖处理15.05±4.30 19.80±1.206.884<0.00115.28±3.3616.48±2.231.914>0.058.335<0.001足部护理12.05±3.37 14.59±2.154.089<0.00112.15±1.2713.64±2.563.313<0.011.815>0.05总分81.75±5.58108.40±6.9519.089<0.00182.15±4.7391.14±6.856.883<0.00111.324<0.001

3 讨论

3.1 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目前,我国的DM患病率迅速增长,20岁以上成人的患病率已达到9.7%,而T2DM患者已占DM患者的90%~95%。DM及其并发症给患者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3]。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需要靠健康教育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由于DM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才能使他们了解糖尿病知识,掌握糖尿病监测技能,提高其遵医行为,达到较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目的。但是,传统的DM教育采用说教式的传授方法,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教育者定位不明,多以指导和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受教育水平、老龄、不重视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患者对于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自我监测等内容及其重要性一知半解,严重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7]。在T2DM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由专业的DM教育团队使患者在门诊时就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充分和足够的了解;然后通过住院期间规范系统的DM相关知识的指导和考核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最后在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访、电话回访了解患者遇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并通过家属成员的共同参与,引导和鼓励患者制定恰当的目标,通过不断的自我强化、自我调节,从而使患者在用药上更具有规范性、饮食结构安排上更加合理、运动锻炼更加持续不懈,最终使得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2DM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其血糖控制指标FBG、2hBG、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能提高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8-9]。全程健康教育能使医院临床教育得以延续,使健康教育走进社区进入家庭,真正实现了DM健康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同时,个体化的教育内容使患者及家属真正掌握健康知识,能自觉遵从医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3.2 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DM患者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一种以个体来判断在一定基础上能否完成某一目标所具有的自我能力评判或自我主体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理论强调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激发患者潜能,激励患者坚持有效的健康行为,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措施,以期保证疾病防控的有效性[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指出DM教育的目标是提高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DM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患者的自我效能,而当前社区DM患者自我效能的平均水平较低[11]。通过建立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来帮助T2DM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使他们了解到DM是可防、可治的,能帮助患者积极调整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检查、规律用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2DM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的自我效能评分,除足部护理维度外,其余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5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且观察组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前结果(P<0.001),表明全程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T2DM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倪军等[9]通过对150例T2DM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发现,患者的总体自我效能及各单方面自我效能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说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对提高DM患者的自我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安淑霞等[8]报道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有利于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7],从这点来看,患者的自我效能与遵医行为的内涵是一致的。DM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DM并发症的出现比较缓慢,使患者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容易导致患者控制力随时间的推移而丧失。而全程健康教育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使其能定期复查、坚持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并且通过出院后定期随访,可以及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使患者的遵医行为不因为离开医院而降低,从而促使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达到控制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总之,健康教育被公认是DM治疗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之一[1]。尽管DM的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健康教育[12],只要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本领,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对DM患者的实施长期的、全程的健康教育,就能更好地提高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能更好地改善DM患者的各项指标。因此,对DM患者尤其T2DM患者加强全程健康教育并配合药物治疗,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糖尿病发生的原因、病情的发展方向、治疗的方法和目的、怎样预防等知识,做到治疗有针对性、预防有目的性,对糖尿病治疗和预防具有很高的价值。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8-779.

[2] 黄利锋.全程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7):5-6.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4] Hurley AC,Shea CA.Self-efficacy:strategy for enhancing diabetes selfcare[J].Diabetes Education,1992,18(2):146-150.

[5] 王璟璇,王瑞霞,林秋菊.门诊诊断初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J].护理杂志(台湾),1998,45(2):60-74.

[6] 万巧琴,尚少梅.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09,28(6):1589-1590.

[7] 何颖,王桂芳.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9):1433-1434.

[8] 安淑霞,郭绪荣,张贵玲.全程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111-112.

[9] 倪军,周燕珍,沈艳清,等.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5):61-62.

[10] 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J].New York:FreeMan,1997.

[11] 姜莹莹,董文兰,毛凡,等.我国六省份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水平及自我效能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8):710-714.

[12] 钟健,郑欣,郑璇玲,等.全程健康教育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3,28(11):2433-2435.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whole course health education mode o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Methods Choos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82 cases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with whole course health education mode, 4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modefor 6 months.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lood glucose, hemoglobin A1c and the score of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tw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ode in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Results The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FBG, 2hBG, HbAlc)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P<0.05). Self-efficacy of observation group case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whole course health education (P<0.001). The scores of self-efficac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except foot care dimension in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 P<0.001). Conclusion The whole course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T2DM patients, make self-management more effectiv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state of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Whole course health education;Type 2 diabetes; Glycemic control;Self efficacy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02

天津 300192 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 (丁炜光 张玉兰)

猜你喜欢

全程门诊出院
门诊支付之变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手工制鞋全程LOOK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