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2015-07-31张丹周菊梅李曾

当代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双膦酸盐注射用

张丹 周菊 梅李曾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张丹 周菊 梅李曾

目的 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应用注射用帕米膦酸治疗,观察组应用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1周、2周,2组患者的NRS评分显著降低,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1周、2周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62.50%,对照组为50.00%,观察组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 对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应用注射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注射用唑来膦酸;肺癌;骨转移疼痛

目前,临床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的方法较多,如姑息性放疗和药物治疗等[1]。双膦酸盐是药物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的一类常用药物,唑来膦酸为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其在改善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如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顽固性疼痛等)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2]。本院对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应用了注射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0一医院肿瘤内科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并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肿瘤溶骨性骨转移,且存在中重度疼痛。所有患者在本次治疗前4周开始停用化疗和激素治疗。排除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双膦酸盐过敏者,严重肝功能异常者,精神失常者或认知障碍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男36例,女28例,年龄30~69岁,平均(56.9±10.2)岁,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2),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西安海欣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83739,15 mg/支)进行治疗,将60 mg注射用帕米膦酸与500 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5%)混合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得少于4 h;观察组应用注射用唑来膦酸(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41955,4 mg/支)进行治疗,将4 mg注射用唑来膦酸与10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5 min。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分别使用NRS(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应用QO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CR);治疗后疼痛显著减轻,且睡眠良好,止痛药用量减少或可不用止痛药,为部分缓解(PR);治疗后疼痛减轻,但疼痛仍较为明显,患者的生活及睡眠均受到一定干扰,为轻度缓解(MR);治疗后,疼痛未减轻甚至有加重为无缓解(NR)。CR+PR=总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生活质量 2组患者治疗前的N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周、2周,2组患者的NRS评分显著降低,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1周、2周的QO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RS、QOL评分比较

2.2 临床疗效 治疗后2周,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62.5%,对照组为50.00%,观察组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3.13%)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18.7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恶性呕吐、发烧等。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且具有较高的骨转移率(30~60%),癌细胞发生骨转移后会引起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顽固性疼痛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造成严重影响[3]。

双膦酸盐是临床治疗肺癌骨转移的常用药物,其能在骨小梁表面形成保护膜,阻碍组织破骨细胞溶骨作用的发挥,同时还能破坏破骨细胞,抑制其活性,另外双膦酸盐还能抑制乳酸、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的产生,从而有效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4]。唑来膦酸是新一代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比起前两代双膦酸盐药物,唑来膦酸的镇痛效果更强,且毒性更小,作用时间更长,起效更迅速,应用剂量也更小,其能有效控制骨转移,并能有效减轻溶骨性骨破坏引起的疼痛[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的NR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均能有效减轻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但唑来膦酸的疼痛缓解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总缓解率为62.5%,略高于对照组的50.00%。这一结果与国外相关文献报道基本相符[7]。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烧等,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对症处理后通常能较快缓解[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唑来膦酸的应用剂量更小有关。

综上所述,对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应用注射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1] 沈流燕,郑毅平.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96-1998.

[2] 吴益萍.自拟骨痛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1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2):204.

[3] 罗的的,何琼华,陈东来,等.化疗联合唑来膦酸姑息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5):636-637.

[4] 谷耀伟,杨良锁,陈亚丽,等.单纯化疗与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2):197-198.

[5] 孙宏新,何世阳.芬太尼透皮贴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33,136.

[6] 闫振华.唑来磷酸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40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1,8(6):66-67.

[7] 赵晓亮.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9-1180.

[8] 胡晓晔,邹青峰,金川,等.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分析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343-13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087

西安 723000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0一医院肿瘤内科 (张丹 周菊 梅李曾)

猜你喜欢

双膦酸盐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铁酸盐的制备、性质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磷钼钒杂多酸盐MxHyP2Mo15V3O62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双膦酸盐类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Keggin结构杂多酸盐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燃油超深度脱硫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