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肾汤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5-07-31镡秋彧

当代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肾衰竭肌酐肾功能

镡秋彧

益肾汤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镡秋彧

目的 分析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益肾汤对于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n=30)。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汤,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汤可明显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保护肾功能,减慢肾衰竭的恶化速度,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益肾汤;早中期肾衰竭;临床疗效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可知,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肾衰竭较为多见。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1]。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发展较迅速,其原因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或由于某种因素阻塞,导致肾功能受损;慢性肾衰竭指肾或肾外疾病长期干扰肾脏,导致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致使肾功能逐渐下降[2]。临床中常见的是慢性肾衰竭,该病的主要病理表现是肾功能下降、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功能异常等。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该病可发展成尿毒症,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如何缓解肾功能下降速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为探讨益肾汤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治疗效果,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汤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期间治疗的60例早中期肾衰竭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6~48岁,中位年龄36岁。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及血生化等一系列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最终确定诊断为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根据原发病调查结果可知,60例患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23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有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10例,多囊肾患者有8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有7例。经统计学分析可知,2组患者在原发病种类、年龄及性别上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6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n=30)。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治疗,具体包括抗炎、调脂、降血压、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及贫血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服用益肾汤300 mL,其中包含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菟丝子、大黄、黄连、草果仁、半夏、丹参、赤芍、甘草、黄芪等多种中药成分。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其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3]以卫生部所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2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血肌酐水平有30%及以上降低;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减轻,血肌酐水平有20%及以上降低;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肌酐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加服益肾汤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结果(n)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且治疗效果较差,常发展为尿毒症,威胁患者生命[4]。慢性肾衰竭疾病的诊断标准是:(1)西医角度上是肾或肾外疾病长期干扰肾脏,导致肾小球率过滤降低;(2)病理特征:肾功能下降、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功能异常;(3)临床表现: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4)中医角度上是脾肾两虚、湿浊瘀阻。观察指标是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及血生化检查等。疗效标准中医角度:临床控制≥90%、70%≥显效>90%、30%≥有效>70%、无效<30%。西医角度:(1)血肌酐值高于基线值2倍或达到可透析的水平;(2)肾功能改善:血肌酐月下降≥0.884 μmol/L、Ccr增加10%;肾功能稳定:血肌酐月下降<0.884 μmol/L或月上升≥0.884 μmol/L、Ccr不变或增加<10%;无效:血肌酐月上升约0.884 μmol/L、Ccr降低。

慢性肾衰竭疾病是由于肾或肾外疾病长期发展致使肾功能逐渐下降而发生,因此如何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是治疗此病的关键[5]。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西医结合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从中医角度上看,慢性肾衰竭是由于脾肾虚损,导致病情逐步发展,最后致使正气虚衰,浊邪、瘀血蕴滞肾络,肾失开阖,湿浊尿毒潴留于体内[6-7]。本研究中治疗组服用的益肾汤属于中药,该药汤是由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菟丝子、大黄、黄连、草果仁、半夏、丹参、赤芍、甘草、黄芪等多种中药熬制而成,可起到健脾益气、补益肝肾、通腑泄浊、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健脾祛湿、夏降逆止呕、活血化瘀等作用,明显缓解肾衰竭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3.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经对比治疗组患者经加服益肾汤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和王丽[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益肾汤可促使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

因此,益肾汤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魏恒法.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49-51.

[2] 唐娟.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治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129-131.

[3] 朱凌波.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324-326.

[4] 田金悦.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36.

[5] 李锴.尿毒清灌肠对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营养及残肾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7):155-156.

[6] 谢丽萍.慢性肾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况[J].河北中医,2011,33(5): 799-782.

[7] 杜庆生.肾衰灌肠液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3,11(26):357-358.

[8] 王丽.益肾汤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湿浊瘀阻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2):45-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107

广东 518055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 (镡秋彧)

猜你喜欢

肾衰竭肌酐肾功能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