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言据性策略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相关性

2015-07-0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话语口语

张 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英语口语能力是体现中国学习者外语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综合性强、灵活度大等特点,一直以来,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虽然许多教育学者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但是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更新观念,从全新的角度探索口语会话的魅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改进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言据性是探讨所陈述的命题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语法形式称为evidentials,即据素,我们把语言使用中所采用的超出纯粹的语法范畴、专门用来表达各种言据意义的词汇标记称为言据性策略。基于此现状,本文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言据性策略为工具,探索其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中的指导意义,以及说话人如何通过言据性策略进行口语交际,如何运用言据策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一 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Franz Boas最早在1911年提出,有一种语法形式表示某句话的信息来源获肯定程度[1],此后把这种标有后缀的语法形式称为“据素”,言据性也就因此而得名。在语言中前缀后缀的语言形式称为形态据素,它与词汇据素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构成据素的两种表现形式。每个语言都有其指明信息来源的方式,如动词、副词、介词等。在世界的四分之一语言中,标记信息来源是必须的。这些语言具备言据性的语法范畴,因此国外的学者非常热衷这一话题。除了 Aikhenvald及Chafe&Nichols的相关论文,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话题,如 Delancey、Matlock、Lazard、Nutyts Palmer等,有些学者致力于本国语言的言据性研究,如:De Haan、Ferdinand、De Lancey、Scott.、Pietrandrea、Paola.、Sakhokia、Maia.、Alejandro Paz等。最近几年呈现大批研究学者,如Yongning Na(Mosuo),a Tibeto-Burman Language(Lidz)将视角定位在广泛涉及大众语言的言据性系统。非言语语言用特殊的据素来指明“闻”、“听”、“尝”、“觉”,Gabriele Diewald从视觉听觉角度对言据性的认知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多设计言据性的表现形式、语用功能、认知及情态意义等。在语言教学中,言据性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言据性和言据性策略

言据性的定义狭义上重在探索信息的来源、视觉、传闻及推测。广义的言据性除了关注信息的来源之外,更考察信息的可信程度。Chafe认为,言据性探究人们对所述命题获事实的认识在语言中的表达形式,其在语言中的表达形式被称为据素成分,也被称为据素[2]。Chafe作为广义的代表将其分类如下:知识、可靠度、知识获取方式、知识来源和知识与期望的差异。胡壮麟用广义的功能主义方法将据素分为信念、归纳、传闻、演绎、信度、言语资源和预期7个范畴[3]。Aikhenvald在论文中提到了言据性策略,指出:我们把在语言使用中所采用的超出纯粹的语法范畴、专门用来表达各种言据意义的词汇标记称为言据性策略[4]。

Aikhenvald曾指出言据性策略是“语法范畴向言据意义引申的方式”[4]。Chafe将言据性策略分为5种:态度策略、引证策略、转述策略、信念策略和期待策略[2]。胡壮麟将Chafe的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整合,分为:言语(langauge)、感官 (evidence)、假设(hypothesis)、信念(belief)、可靠度(reliability)、预期(expectation)(图 1)[3]。

图1 胡壮麟对言据性的修正框架

本文以胡壮麟对言据性修正框架策略为工具,对课堂话语进行数据统计,以期发现言据性策略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作用。

二 言据性策略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1个实验班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四班的学生进行研究。本实验的受试对象全部是全日制本科学生,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为大学英语综合及大学英语听说。研究人员对这些课堂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观察。观察地点在各班上课的教室,并以读写报告形式记录研究数据。研究结束后,对班级中成绩相对好的学生进行了随机性的访问和问卷调查。访问由即兴口语话题及英语对话组成,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口语水平能力在言据性策略的指导下是否有所提高,访问过程有录音及文字记录。

(二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言据性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大学英语课堂话语互动,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话语的互动,构成了大学英语课堂话语的基本框架(见图2)。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在引证策略(展示图片、话题,引用观点等)、态度策略(话题讨论、辩论热身等)的帮助下,将主题信息传递给学生;第二步,学生分享图片话题等信息并将语言表达出来,对于所陈述信息的内容运用期待策略期待教师的指导,产生言据据素的共鸣;第三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信念策略、推理策略的帮助下生成口语语篇;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转述策略对所陈述话语进行修正和鼓励。因此,言据性策略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能有效地指导课堂话语,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口语教学的目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数据表明,该实验班学生在一个学期的策略指导下,口语水平普遍提高,且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积极性。

图2 言据性策略下的大学英语课堂话语框架

(三)言据性策略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3册第1单元 Family为例来说明言据性策略的具体使用。该主题是关于家庭和爱的听说英语课。孝敬父母、团结兄妹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大学生离开家乡进入大学校园学习,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更加强烈。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在态度策略和引证策略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图片、音乐、电影片段、口语陈述来引导学生进入该语境,并刺激其话语的生成。然后,教师引入谚语:Home is the place where,when you have to go there,it has to take you in.(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引导学生翻译中国谚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Be it ever so humble,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在分享了名言警句后,刺激学生会话生成,如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信念策略和推理策略生成话语,学生反问教师可否分享自己的经验,表明言据性策略初步见效,如Miss Zhang,can you tell us more about your family?等。

T:Can you tell me the proverb related to family?

S:Miss Zhang,I know the meaning of family.

T:Good,so what is the meaning of family?

S:I have watched a famous advertisement in CCTV,family means 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

T:Well,you are right.Any body tells us more about family?

S:I know.Home is the place where,when you have to go there,it has to take you in.

T:Well,it is obvious that we never know the love of the parents until we become parents ourselves.As mentioned that Life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you need to treasure your family.(转述策略、期待策略)

S:Miss Zhang,can you tell us more about your family?

T:Of course,I love my family…now it’s your turn now,I hope you can share your memory with your partner,ok?(期待策略)

(Oral Practice between SS)

SA:Hey,Jane,Do you like your family?

SB:Yes,of course,how about you?Do you have sister or brother?

T:OK,Time is up,thank you,Sa share with us the family and some interesting experience happened in her family,I guess you are interested in it.Now it is time to acknowledge author’s family,I am sure you will like it,let’s start enjoying!(态度策略、信念策略、推理策略)

再如:2015年3月24日一架“德国之翼”的航班在法国南部山区坠毁,共造成150人死亡,此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教师可以适当根据时事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该主题的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即做好前期工作,如引导学生阅读该事件的相关中文新闻,了解事情的始末,要求学生在BBC、VOA、China Daily等主流媒体头条截取相关报道进行课堂讨论。该话题可以从航班上的遇难者包括16名德国学生开始,每个家庭失去了孩子意味着没有了希望。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遇难孩子和家庭的深刻同情和对肇事者的愤怒,激发学生强烈欲望,在新闻中读取重要信息,如:飞机失事地点、救援情况怎样、有多少人生还、有没有中国人、失事的原因是飞机故障还是人为的、黑匣子是否找到等;也可截取新闻报道片段为切入点导入该话题,如动态的英文现场报道、静态的失事地点、航拍图片分享。然后,要求同学们交换所搜集的新闻素材,提出疑问,通过推理、复述等以完成成功的口语交际。坠机事件发生后,黑匣子尚未找到,且事故原因不明,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刺激学生话语的转换,引导学生使用期待策略来对该事件进行讨论,充分刺激话语生成,调动话语的互动性。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教师对该主题进行总结和概括。当话语轮转向教师和学生之间时,教师可利用转述策略,根据新闻报道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如the author notes that…,many professor discuss that…,it is said that…等,以体现该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继而运用期待策略对学生的口语对话进行评价和引导,以鼓励学生抓住话语权,刺激话语生成,如I agree with SA’s ideas,and I sincerely expect all of you can focus on this news until the black box(记录仪)was found.(期待策略)

在言据性策略模式下的英语课堂互动性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循环,不仅有效地避免了“没话说”、“接不上话”等问题,也培养了学生阅读课外新闻报纸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当然,教师和学生的前期准备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对背景文化知识进行明确的阐述,学生也应提前捕捉相关背景信息,因为我们的英语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结语

言据性研究为英语课堂话语提供了重要的策略资源。言据性策略有效地指导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高了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对高校外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FRANZ B.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M].Washington:BureauofAmericanEthnologyBulletin,1911:21.

[2]CHAFE W.Evidentiality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academic writing[C]//CHAFE W,NICHOLS J.Evidentiality:the linguistic coding of epistemology.Norwood,NJ:Ablex,1986:189,261 -272.

[3]胡壮麟.可证性、新闻报道和论辩语体[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22-28.

[4]AIKHENVALD A Y.Evidentialit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C]//AIKHENVAID A Y,DIXON R M W.Studies in evidentiality.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3:6 -8.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话语口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