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英语专业学生英文求职信中的语用失误

2015-07-0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恭维英语专业言语

杨 蔚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求职者获得去外企工作的机会,英文求职信成为他们跨入外企的敲门砖。它不仅是求职者向外企推销自己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能反映求职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企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求职信的研究,目前大多是从系统功能语法和体裁分析等角度进行的,如姚文俊的《体裁分析在英文求职信中的运用》和林传萍的《英文求职信的人际功能分析》等,很少有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的。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如何“以言行事”,其研究对象大多为口头的言语材料,然而写作也能“行事”[1]。求职者写作求职信实际是向雇佣者推销自己以说服雇佣者给与其面试及获得工作的机会。因此,求职信的写作也能“行事”。笔者在此试图从言语行为角度研究英语专业学生英文求职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以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在英文求职信写作中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 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文求职信写作

Austin将每一个言语行为分为3个次行为即“以言指事”(Locution,用声音说出的有意义的话语)、“以言行事”(Illocution,说话者的意图)和“以言成事”(Perlocution,说话者在听话者身上所达到的效果)[2]。一个成功的言语行为要求说话者能够通过准确的遣词造句,用听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形式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求职信是以请求为中心,包括指称、介绍、致谢等一系列书面言语行为的集合。按照言语行为理论的要求,一封成功的求职信要求写作者明确自己的求职意图,并利用词汇和句法等语言手段将其意图表达清楚,以达到让读者即雇佣者理解其求职的意图,最终乐意给予求职者面试或工作机会的效果。这要求写作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写作者必须了解英语求职信的表达习惯和相关文化,按照读者即说英语国家的雇佣者一贯的方式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实现“意图”和“效果”的对等,才能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如果作者仍然按照母语的方式来写作求职信,就有可能导致读者的费解甚至误解,因而不能很好地实现求职信应该达到的效果。

二 研究方法

笔者为此次研究收集了50份英语专业毕业生所写的英文求职信,简称JAL-C。这些学生来自湖南地区5个不同本科院校。之所以选择英语专业毕业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词汇句法能力,一般不存在“以言指事”方面的问题;第二,英语专业生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外企工作,英文求职信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特别是毕业生,他们对学写英文求职信的动机更强,这对于本次研究的数据收集更有利;第三,选择来自于湖南地区不同院校的研究对象使研究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除了这50份英语专业毕业生所写的英文求职信以外,笔者还收集了50份来自商务英语写作参考书的英文求职信范本,简称JAL-E。这些范文都是地道的英文写作,作为此次研究的对比材料,以发现这两方面语料之间的差异,从而发现英语专业生所写英文求职信中的问题或失误。

三 结果分析

对比分析之后,笔者列举并统计了分别出现在JAL-C和JAL-E中的言语行为,如表1所示:

表1 出现在JAL-C和JAL-E中的言语行为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JAL-C中,有3种言语行为即指称、介绍和请求出现在每一封求职信中,说明这3种言语行为是求职信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而这3种言语行为也都100%出现在JAL-C的每一封求职信中,这说明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对英文求职信基本结构和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然而,通过比较,发现:同一种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和语用策略在JAL-C和JAL-E中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会影响其语用效果,甚至造成语用失误;其他各项言语行为出现的频率在JAL-C和JAL-E中存在较大差异,某一个言语行为不同的使用频率也可能影响求职信整体的语用效果,导致语用失误;此外各项言语行为的序列也存在差异,同样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一)学习者英文求职信中的言语行为表达方式差异与语用失误

1.指称言语行为表达方式的差异与语用失误

指称言语行为标志着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交流的开始,它出现在信的开头,起到问候和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在求职信中有多种指称形式,笔者通过比较,发现在JAL-C和JAL-E中出现的指称形式以及不同类型的使用频率都有所不同,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学生的指称形式和说英语的本族人的指称形式

从表2中可见,中国学生求职信中的指称形式主要为 Dear Sir(30%)或 Dear Sir or Madam(34%);而说英语的本族人则大多使用较具体的Dear Mr./Ms.+surname(72%)。在 JAL-C 中 6%的人使用“To whom it may concern”,4%的人没有使用任何指称形式,这两种情况在JAL-E中是不存在的。

分析可见,说英语的本族人主要使用较具体的称谓形式指向某一明确的对象,如Dear Mr.Roberts。而中国学生则多使用比较宽泛的指称形式,如Dear Sir,Dear Sir or Madam,这样的指称形式可以指向任何一个单位的任何一个招聘负责人,会让招聘者认为写信人对公司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且对求职的单位和职务缺乏特别的热情和兴趣;另外,与具体到某人的称谓形式相比,不够具体的称谓形式比较不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和重视;“To whom it may concern”就更不用说了,没有指称言语行为的求职信则让人感觉不礼貌;此外,30%的人使用“Dear Sir”,没有考虑收信人的性别差异,这也会使女性收信人感到不舒服。

2.介绍言语行为表达方式的差异与语用失误

介绍在求职信中占大部分篇幅。写信人向招聘者介绍自己的能力、工作经验和学业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目的在于说服招聘者自己能够胜任所求职务。从收集的中国学生的习作中可见,大部分的学习者都基本掌握了介绍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能够让招聘者对自己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但是在介绍的内容及语言表达方面仍存在语用的失误。如:

例1 My name is Li Qing.I was born in Sao shan,a small town in Hunan province.It is the hometown of Chairman Mao…

例2 My name is Zhang Xiaomin.I am 20 years old.My parents are both farmers.I have two elder sisters.I grew up in a family with harmony and love.Although it is poor,my parents still try their best to support us to study.They hope me to be a useful man,and I do not disappoint him…

类似的介绍在学习者的写作中相当普遍,在例1中作者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在例2中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这些信息明显与求职这一目的毫无关系,因而是多余的介绍。

例 3 Maybe I am not the best,but I believe I am the most suitable person you need.

例4 I graduate from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teachers and my classmates there all think highly of me…

例 5 Above all,I think I am the right person you are looking for to best fill the position…

例3、例4、例5的介绍可以看出作者急切地想说服对方自己是对方合适的人选,但是语言明显有不实和夸大的成分,会令人产生不切实际和自负的印象。

3.请求言语行为表达方式的差异与语用失误

请求言语行为是求职信中最核心的言语行为,因而恰当的语言表达显得尤为关键。由于涉及礼貌策略,学习者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如:

例6 I know I am only an ordinary student,I still want to beg you to consider me as an applicant for the position…

例7 Write back to me soon.

例8 I hope to hear from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在例6中作者使用“beg”一词,明显地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来体现自己对对方的尊敬。然而在“人人平等”的西方人眼中,这种“贬己尊人”的策略只会让他们觉得不自在,甚至会认为写信人不够自信,无法胜任其应聘的职务。而例7和例8中的语言则近似于命令,特别是“soon”、“as soon as possible”之类表达会让人觉得有压力和不快,是不够礼貌的表达形式。以上的例子表明学习者对礼貌的“度”把握不够恰当,或卑或亢,因而导致请求言语行为表达失误。

(二)学习者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的频率差异与语用失误

1.寒暄语的频率差异与语用失误

寒暄语是指人们见面时所说的客套话,一般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是为了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而说。关系较亲密的私人信件中也经常用到。然而笔者在JAL-C中发现有7人(14%)使用了寒暄语。如:

例9“Hello!How is everything going?”(JALC)

例10“Hello!How are you?”(JAL-C)

这样的寒暄语运用于正式的求职信中明显是不恰当的,不但不能达到拉近关系的目的,反而会使操英语的本族人感到很随便,不重视,从而有可能失去一次求职机会,属于语用失误。因此寒暄语是不宜出现在求职信中的,在JAL-E中未发现类似的表达。

2.恭维语的频率差异与语用失误

恭维语是说话者含蓄或直接对听话者的技艺、所有物、特色等双方共同认可的特性表示赞许的言语行为。这种言语行为有利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并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如表1所示,20%的中国学生在求职信中运用了恭维语,而在JAL-E中则很少有人运用此言语行为(4%)。举例如下:

例 11 In my heart,your school is my best choice,because you have a long history,harmonious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capable staff,and I desire to be one of you.(JAL-C)

例12 I believe that your company with the best reputation will help me to start a fulfilling career.(JAL-C)

例13 Since these are the same business ethics I strive for personally,I can think of no better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n joining an organization such as yours.(JAL-E)

例14 I really enjoyed your presentation of what Daxcon Engineering has to offer.(JAL-E).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在运用恭维语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人的恭维往往“卑己尊人”,而西方人则“尊人”不“卑己”[3]。从以上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学生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在恭维对方时有意抬高对方的地位,有取悦讨好对方之嫌;而西方人在表扬对方时,仍然强调自我“I”的价值观与喜好。在求职信中太多“卑己尊人”的讨好不但不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反而会使操英语的本族人感觉不舒服,甚至会看到求职者不自信的一面,因而无法实现恭维语本该有的语用效果,反而会导致对方的误解,属于语用失误。因此求职信中的恭维语应该慎用。

3.致谢的频率差异与语用失误

致谢言语行为是指对他人的施惠行为(例如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好处等)表示认可、谢意或感激之情。从表1可见,中国学生使用致谢的频率远高于操英语的本族人(82%:32%)。举例如下:

例15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time and kind consideration.(JAL-C)

例16 Thank you in advance for reading my letter.(JAL-C)

例17 Many thanks for your time and energy.(JAL-C)

例18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JAL-E)

虽然现在很多的企业已经有了丰富市场营销策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意识,但是很多企业的技术部门却不具备市场营销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很多企业的管理意识和制度也十分的匮乏。例如很多的企业专业部门不具备整体性的全局式观念,不注重使用多数数字结合模式的新媒体技术,团队的自身素质较为单薄,不懂如何合理安排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秩序等等。

例19 Thank you for your consideration.(JALE)

此外,笔者还发现写信人表达感谢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在使用致谢言语行为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在信的开头表达了对收信人未来花时间和精力阅读此封信而提前表示感谢,而且在致谢语中包含了较多的起强调作用的修饰语,如“very much”,“many thanks”等;而在JAL-E中没有发现致谢语在信的开头的情况,且语言表达相对简单。对西方人来说,致谢一般发生在获得恩惠以后。“提前”的致谢和频率过高的致谢会使人不知所措,甚至莫名其妙,对求职这一最终目的并无益处,因而是多余的。

4.承诺的频率与语用失误

承诺是说话人对一个将来的行为作出许诺。一般来说,承诺的内容应该清楚明了,而不应含糊抽象,同时承诺的内容应该真实具体,否则就是说空话、废话。从表1中可以看到中国学生使用承诺的比例(44%)远远高于操英语的本族人(8%)。举例如下:

例20 I assure you that if my application is successful,I will try my best to satisfy you.

例21 Give me a chance,and I will give you a surprise.I will endeavor myself to meet with your entire satisfaction.

例22 I will live up to your expectations in my future work if you would provide me an opportunity.

例 23 I’11 devote my youth and enthusiasm to the education enterprise.

中国学生受母语文化的影响,特别重视个人对集体的奉献精神,所以他们认为有必要在求职信中表明自己为对方奉献的决心,并且希望通过此举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自信。然而这些言语在西方人看来显得很空泛,不够真实。应聘者看重的是具体的能力和经验,而并非信誓旦旦的决心,因而承诺应少用、慎用。

综上所述,学习者在表达某些言语行为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迁移母语的表达习惯,并没有考虑每一个言语行为的表达目的,以及有可能在操英语的招聘者身上实现的语用效果。当“意图”和“效果”不能对等时,往往导致语用失误。

(三)学习者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序列的差异与语用失误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差异以外,JAL-C和JAL-E在言语行为序列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发现98%以上的JAL-E都是按照一定的序列来组合各项言语行为的,即:指称—请求—介绍—请求—(致谢)。而在JAL-C中的言语行为序列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仅48%的人基本和JAL-E中的序列相同,但是他们会或多或少地加入一些在JAL-E中没有或很少出现的言语行为,即:指称—(致谢)—请求—介绍—(恭维)—(承诺)—请求—致谢;另外52%的会按以下顺序排列:指称—(致谢)—介绍—(恭维)—(承诺)—请求—致谢。

和JAL-E相比,JAL-C通常会在开篇时对收信人表示感谢;在介绍自己的情况后往往会对对方进行一番恭维,同时表达自己愿意为对方做出贡献的决心和承诺;核心的言语行为、请求则往往置于信的最后。而在JAL-E中,请求一般置于信首,开篇作者就表明写信的目的,直入主题。这两种不同的写作思路恰好反映了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东方人大多属于“螺线型思维”,在进入主题之前,他们往往喜欢设置一些铺垫,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表现一种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西方人属于“直线型思维”,他们大多喜欢把最重要的先说,倾向于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舍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本质的属性,表现为对具体问题直接阐述,突出中心[4]。在JAL-C中的序列形式反映了中国学生在写求职信时,迁移母语思维模式的现象,这样的思路对于“直线型”的西方人来说是费解的。同时由于写信人没有在一开始就明确表明写信目的,也会让人觉得写信人态度很盲目,因而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因为书信大部分篇幅是介绍,读者有可能会误认为是一封自我介绍信而非求职信。因此在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序列的不同也有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四 结语

言语行为的三个要素即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是相互关联的。以言指事是交际手段,以言行事是交际目的,以言成事是交际效果。以言指事是交际的基础,这要求说话者或写作者能够准确地遣词造句,以表达相应的意义;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是否对等则是言语行为表达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者往往只考虑自己的表达目的是否表达准确,却忽略了其表达在说英语的听者或读者身上有可能产生的语用效果。当表达意图和表达效果不对等时,就会产生语用失误,造成交际失误。求职信是一个不同言语行为的组合体,每一个言语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写求职信时,要学会按照英语读者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实现每一个言语行为“意图”和“效果”的对等,才能最终实现求职信的语用效果,成功地完成跨文化交际。

[1]杨蔚.言语行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2):54-56.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84.

[3]许艳艳,陆云.中美称赞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文化意蕴[J].广西社会科学,2005(9):163-165.

[4]张华伟.大学生求职信中的语用失误分析[J].西部大开发,2010(1):179-180.

猜你喜欢

恭维英语专业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关于冬天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