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润心田,情满天地

2015-06-08蔡小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雷阵雨雨景瓦屋

蔡小军

【写作点拨】

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景观,单独写雨的文章往往是状物类文章,而绝大部分文章中雨景一般是作为自然环境的描写出现,起烘托气氛,渲染人物心情的作用。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出现,要描绘好雨景必须细致观察、用心聆听,抓住景物特征,抒发内心真实感受。

一、调动感官,多角度绘雨景

任何景物描写,写作者都需要深入其境,充分调动自己感官,从多角度来加以描绘,让读者对雨景有全方位的了解。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李汉荣《山中访友》)

这段文字写雨景,重在写雨的声音,作者将雷阵雨比喻成“侠客吼叫”“诗人吟咏”,形象地突出了雷阵雨的惊人声响。

二、注意顺序,全方位摹雨状

雨景是一个场景,描写场景必须注意顺序。雨从天上来,最终落地,回归地底,这本身就是一个顺序。写作时一定得选准观察点,注意远近、上下、左右等方位顺序,全方位摹写雨景。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这是一段描写雨景的经典文字,内容上描绘了春雨的形状、颜色、氛围等。另外,文段写景按照了一定的顺序,作者选择了一个落脚点,先是近看,然后是远望。近看由“屋顶”到“树上”再到“地上”,呈现由上到下的写景层次;远望远处雨中的村庄,各种劳作的人们,突出了春雨迷蒙中农民忙碌的情景。

三、饱含真情,靠想象抒雨情

描写景物必须融入自己的感受,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升华主题,抒发情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这首五言律诗是写春雨的佳作,题目中的“喜”字和首联中的“好”,就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更大的亮点在于律诗的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是作者想象天明之后,借助春雨的滋润,锦官城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情景。这里作者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的方法,在诗中融进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借助旁物,借彩笔画雨景图

不论春雨、夏雨、秋雨,还是冬雨,都必须有其他事物组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现实雨景图。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曹文轩《孤独之旅》)

这个片段描绘暴风雨,纯粹写雨的内容不多,能够达到效果主要得益于对其他事物的描写:雨前是天黑、水黑、芦苇黑,一片昏天黑地,雨后是芦苇被撅断的声响,很好地将芦苇丛中暴风雨的情景呈现出来。

【范例展示】

听  雨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进入初中后,举家搬到了县城,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周末,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点评】

醉人的雨景,久违的雨声,深沉的感慨,这是文章给我们读者最深切的感受。文章通过对比,突出乡下与城市听雨截然不同的感受。“我”小时候在乡下听雨的感觉是自然真纯,进入城市却不闻雨声。在失望之时,回到老家,而对雨的体验却离“我”远去,不可回追。听雨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这就是作者要向我们表达的主旨。?

猜你喜欢

雷阵雨雨景瓦屋
叶敏作品赏析
雷阵雨
突遇雷阵雨怎么办
四川眉山:瓦屋春雪
雨景
大雨之夜
写微诗的时候,想起雨景截句
瓦屋山翱翔云端的诺亚方舟
雷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