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建优秀师资,做细做实构高效课堂

2015-06-08张学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研组学案冠军

张学平

自2012年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江西吉安市全面推行。峡江县实验小学作为县城所在地师资力量最强、规模最大的县直小学,积极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努力探索课改之路,为全县课改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责无旁贷。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要真正接纳,推行,并让其产生实际效果,作为一所学校的决策者,除了思想上要重视课改,素质上能够胜任课改,更重要的是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激励广大教师努力开拓,互相学习,不断进取,将课改深入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起来。

课改后的课堂形式与传统课堂大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对学情有更系统全面的了解,具备科学的导学案编排能力;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能预见课堂生成,具备更灵活应变课堂的能力以及更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所以学校当即决定并实施:

一、多措并举激活力,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鼓励自学、督促互学,促学历、业务双丰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改的前提。谈到教师素质,首先需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所以,学校特别鼓励并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考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通过自学的途径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

(1)为了方便教师学习,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电脑。组织计算机教师在学校建立电子备课室,收集、上传、整理和推荐各种教学资料,定期为教师开放,并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讲授网上学习和课件制作等技能。学校还出资为每位教师订阅各种教育类书报和光碟,要求教师上网观摩、阅读专业书籍,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督促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2)“同课异构”是我校校本教研的特色活动。以课改为契机, “同课异构”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学期一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全校同科教师全数参与。定期抽取同科不同年级的三位教师同上一篇课文,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有新意,谁的教学更生动高效。同台赛完课,执教者当即反思自己的课堂,面向全体教师陈述得失;接着,教导处当即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三名教师评课。所以,听课的教师除了要认真记好笔记,还必须当场写下对这几堂课的评价意见。

为了提高活动的实效,以上每项活动都有专业教师量化打分。每学期两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全校教师坐在一起,上课、听课、说课、研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个人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捆绑考核,师徒结对,促新教师快速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全体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全面开展课改才能得到保障。

(1) “捆绑考核”将年级凝聚成了一个大家庭。方案指出,对教师考核除了个人考核外,特增加了教研组的捆绑式考核。学期结束,教导处对每个教研组所有教师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打分。尤其是教研组集体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体业务学习,组内公开课的展示,同课异构活动中上课、反思、评课等各方面表现都计入其中,分数总和便是整个教研组的最后得分,并依此评选出先进教研(备课)组,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因为捆绑,整个教研组便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团结一心,建言献策,各尽其能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师徒结对”让优质师资得到了有效利用。为充分发挥县、市、省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出台了“师徒结对”方案,指定每位骨干(学科带头人)教师认领一或多名青年教师为徒弟,制订计划,签订培养目标。名师有责任、有义务照计划为徒弟上示范课、指导徒弟上课、听课,为徒弟作专题讲座等。日常教学以及每学期两次的教学比赛中,师傅必须对徒弟实行一对一的精心指导,徒弟获奖,师傅享有同等待遇。加上学期末对这些名师的帮扶工作进行专项考核,有力促进了这些名师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

3.名师讲学,开阔眼界,促理念方法不断更新

为拓宽教师的学习渠道,学校大力为他们开辟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接触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1)两年来,学校先后外派七十多名教师远赴山西太古、江苏、上海等地学习,并多次聘请山西、浙江等地名师进校讲学,组织教师听课,撰写心得体会并举行汇报教学。

(2)学校为老师订购了《金太阳导学案》《学习报导学案》《精编导学案》等相关导学案供学习参考,印发了《高效课堂的二十一条》《五步三查高效教学模式解读》等资料给教师。备课组采取先集中后分散自学的形式进行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建立了课改公共邮箱和教师QQ群,学校及时将一些相关材料上传至邮箱或群里供教师下载学习、研讨交流。这些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二、着眼细节抓落实,稳步构建高效课堂

课改之初,教师曾满是疑问:什么是高效课堂?改革如何改?学习小组如何组建才有效?怎样合作学习?如何展示汇报?

在提高教师素质,不断观摩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校的教师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关注细节,着手落实” 是引领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最有效途径。

如今,全新的高效课堂的种子已在我们的校园生根发芽,抽枝吐绿,迸发出勃勃生机,靠的就是这两个字——细!实!

1.详指引,化难为易

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组织与合作协调能力更有待培养,加上课改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东西,所以课堂中的自学、探讨、交流等环节都需老师手把手步步牵引,教给独立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步骤,以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并熟练掌握一定的学习模式,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细分工,人人参与

高效的课堂由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催生,所以课改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师串问,少数学生串答,多数学生无所事事的教学局面。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人人参与、人人展示呢?通过摸索,我们发现关键还在老师!老师是设计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工种”分配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并且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3.明赏罚,激发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分派的学习任务,这不是出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它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让学生自发地主动探究,争先恐后分享所得,将学习变为自己的自觉自愿行为呢?实践证明:对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成果,赏罚需分明,分寸要把握,即给予奖励为主,施以惩罚为辅!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我校制订的“你争我抢”奖惩计划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习小组的每日学习表现积分,每班每周评出8个小组冠军和8个个人冠军;每月评选出4个小组月冠军和4个个人月冠军。这些冠军除了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亲眼见证小组“成长树”“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奖励外,还可获得与老师、校长合影的权利!当然,如果有同学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长期处于小组或个人积分的倒数行列,一定会得到事先已经明示的扣分、罚值日、被淘汰出冠军组座位等相应的责罚。

在制度的引导下,学生们为了每周一次的周冠军评选都铆足了劲,通过自学、汇报、评价、纪律、作业等多项表现来赚取积分。因“课堂答题”和“评价补充”分值最高,所以学生发言几乎不用点名,“大胆站起来说”成为他们争先恐后的自觉行为。不仅如此,为了争夺冠军小组,组长会想方设法手把手教他的组员说、写、演,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谁都不可或缺!他们愿意、他们追求团队利益共享。因此,“你问我答,我讲你听”成了教室一道最为动人的风景。

4.重“听”“评”,共同进步

当下的高效课堂,我们期待的是全班同学同成长、共进步!如何将全班同学紧密团结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呢?那就是,努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与评价的能力。

倾听既需要倾听老师,同样需要倾听同学;评价也一样,我们鼓励大胆评价同学,也鼓励大胆评价老师。

历经两年半的课改,我们欣喜地发现,首先学生的日常习惯明显改善。我们的课改不仅“改”学习方式,还需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作业质量、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好人好事、团结协作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并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及各类明星。如此的精神奖励便是学生进步的最大动力!

其次,学生的能力明显提升。最典型的是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组长的组织与协调,组员的汇报与评价,组间的质疑与补充等,落落大方,平和礼貌,清晰流畅!

当然,课改,我们依然在路上!教师的素质,我们需继续提高;课堂,我们需不断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携手每个学生共努力、同期待:期待我们的课改之路越走越顺畅,期待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猜你喜欢

教研组学案冠军
乡愁导学案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没有冠军的赛跑
“比例尺(一)”导学案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