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导促学,有效练习,让课堂充满智慧

2015-06-08卫宁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骡子大黑雪松

卫宁

语文教学要追求高效的课堂,就离不开练习的设计。练习是对课堂的有效补充,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高效课堂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探索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练习,笔者认为:中高年级语文课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应不得少于15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但近年来,在我所听的语文示范课和公开课中,课堂练习所用的时间往往不够10分钟,而且大多采用口头练习形式。其实我们的语文课也应像数学课那样堂堂清、天天清,改掉“课课动口不动手”这一教学习惯。如何能让写的训练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呢?又该怎样把课堂练习挤进课堂呢?下面笔者浅谈一些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有效做法。

一、练在语言训练点

[案例1]《埃及的金字塔》

师:默读课文的第3节,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具体地说明金字塔的宏伟的。

*(塔身高)

生:“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我从这句话知道了金字塔很高,有146米多呢!

师:这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

生:这是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你能想象得出吗?

生: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比较这两句话:1.“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2.“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你有什么感受?

生:金字塔高146米,可是我们并不能感受146米究竟有多高,作者就告诉我们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样我们就能具体感受到金字塔的高了。

生:为了把金字塔的高表现出来,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遥远而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金字塔的高了。

师:是啊,作者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这儿还用到什么说明方法?

生:还有作比较。

师:你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呢?出示:“这棵雪松有20多米高,_____________。”

生:这棵雪松有20多米高,相当于我们学校的4层教学楼那么高。

*(周边长)

师:作者还从哪些角度具体地说明了金字塔的宏伟?

生:“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这句话写出了金字塔底座很大,周边很长。这也是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你能把这句话写具体吗?出示:“这棵雪松的主干真粗啊,_____________。”

生:这棵雪松的主干真粗啊,需要两个同学手拉手合起来才能将它抱住。

*(巨石多、工程大)……(略)

师:为了具体地描写出金字塔的宏伟,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作者从金字塔的塔身高、周边长、巨石多、工程大这些方面写出金字塔的宏伟,用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师:接下来请你写一个片段,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高大挺拔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

生:雪松的树身高,主干粗、枝叶多、树冠大等方面。

师:为了写具体,我们可以像作者介绍金字塔一样用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

生:(练写片段)

(交流修改)

[反思]

此案例设计的练习是模仿例文介绍校园雪松,采用了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教师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段,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例如这篇课文中的第三小节,这一段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在此引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来体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对于难以想象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呢?在此让学生体会“作比较”的好处。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段,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在教学中我设计的练笔是: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这一设计是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练一练,也是本课教学的有效延伸。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引导,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用写作教学强化语言教学,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与接受。

一篇文章(一个语段),语言训练点是很多的。一节课上,朗读要训练,造句要训练,写段要训练……名目繁多的训练,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是很难收到效果的。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的特点,舍次要的语言训练,突出主要的语言训练点,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地训练。

二、练在文本空白点

[案例2]《海伦·凯勒》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圈画出相关语句、词语,甚至一个标点,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做上批注。

*生各自交流“摸盲文和拼单词”(略)

师:课文里有一幅插图,这就是在不分昼夜地摸读盲文的小海伦。透过文字与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生动笔写)

生:也许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东方的启明星还没有落下,小鸟也没有开始歌唱,海伦感觉现在该是学习的时候了。她悄悄地披衣下床,小心地摸到书桌旁,翻开昨天还没有摸完的书,又开始了阅读。

生: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依然坐在书桌旁,继续摸读盲文。她觉得好累,多想休息一会儿,可想到还有很多没有读完,就又打起精神来继续阅读。

生: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但海伦还在那儿书写单词和句子,一阵阵困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生:这时海伦发现自己的手指都已经摸出血来了,她忍住疼痛,还在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生:我忍不住想对海伦说:“我被您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您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感动,您对知识如饥似渴,是我的好榜样!”

生:我想对海伦说:“你是多么渴望学习呀,你虽然看不到也听不到,可是你却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不停地朝着自己美好的目标奋斗,不停地创造奇迹。你真是太令我感动了!

师:是啊,不论是早晨、中午,还是白天、深夜,海伦她不分昼夜——(引读)“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都摸出了血。”

师: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海伦不分昼夜,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学会了(生)——书写、阅读和算术。

[反思]

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大多留有一定的艺术空白,让读者可以想象、填补、拓展。此案例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引领学生走进画面;通过反复诵读交流,将无声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单个枯燥的文字展现成立体美丽的画面,使读书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学生的想象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

想象性练笔就是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在捕捉这些空白点,启发学生想象时,应指导学生立足文本,合理想象,在关注人文内涵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语言的表达。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灵活运用语言。学生通过想象,能正确表达,说明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人物的情感已有所感悟与体验。本案例通过有效的课堂拓展练习,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练习实践,尽可能全面巩固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课均有所得,从而真正形成知识的内化,促成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三、练在思辨争议点

[案例3]《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请学生找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语句。(劳苦功高“从江西出发就跟着彭德怀,一路上又驮……又驮……”;感情深厚“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深情地望着”“背过脸去”“缓缓的摘下军帽”“发火推开肉汤……”等)

2.请学生找出彭德怀非要杀了大黑骡子的语句。(态度极其坚决:“一出口就是命令、大声地说、怒吼,甚至是用枪逼着副官长动手……”)

师:彭德怀到底爱不爱他的大黑骡子呢?请写出他的心声。

(生写后交流)

生:我的大黑骡子,我也不忍心杀你,可是你看现在情况很危急,部队断粮了,连野菜也找不到了,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战士们纷纷倒下了,再不杀牲口作为食物充饥,将会有更多战士倒下,后果不堪设想啊,你能理解我吗?

生:战士们都提议,杀其他5头牲口,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刚才饲养员对我说:“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来,它为革命立过功。”这么久了,枪声依然没有响起,大家是真的不忍心杀大黑骡子,其实我又何尝忍心?但凡是部队里的牲口,就得一视同仁,全部杀掉,包括大黑骡子,我不能搞特殊,我要给大家做榜样,否则谁还愿意跟着我继续干革命呢?

……

师:彭德怀爱骡子,他不忍心杀它,但他一定要杀骡子,是为了什么?

生:他杀骡子是爱战士的表现,可见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更爱他的战士们。

师:看,正是彭德怀对战士们的爱以及他的伟大精神鼓舞着战士们奋勇向前,终于战胜了天险,走出了草地。这真是——(出示)

生:“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反思]

课文故事情节中的矛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师在讲析课文时,要抓住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本篇课文中就暗含着一对对矛盾,而这一对对矛盾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打破段的束缚,从全文着眼,通过品位、对比、判断重点词句,寻找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一对对矛盾点,从而为全文的学习打开突破口。

此案例中,教师巧妙抓住文本中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的一对对矛盾(杀——不杀)(无情——有情)(只杀——全杀)并辅之以引导、启发,让学生脑海中产生疑问,接着顺学而教,直奔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本文的重难点突破奠定了扎实有效的开端。教学中,让学生找到杀与不杀的原因,通过情与理的激烈碰撞,逐渐使学生明白:杀是爱战士,不杀则是爱骡子。这样就使学生很容易地体会到了彭德怀对战士们的大爱战胜了对大黑骡子的私情,就能进一步体会到彭德怀更爱战士们。教学时,我设计了“写出彭德怀的心声”这一练习,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达成共识:“彭德怀以身作则,大公无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风亮节。”通过对比、思辨、争议,巧妙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文章主题的彰显也如同层层剥笋,水到渠成。

把课堂练习挤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长期的探索、反思、改进。比如课堂练习安排的环节是否合适,练习的时间是否恰当,课堂练习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和谐一致等问题,都应挤进我们的教学反思中,为后面教学不断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课堂练习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潜心研究,精心设计,有效实施,相机练习,有效的课堂练习就一定能推动语文课堂,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通过这些有效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只有脚踏实地,有效训练,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得更宽、更广,才能使语文学习更实在、更有效,也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骡子大黑雪松
被子的骡子
A FRACTIONAL NONLINEAR EVOLUTIONARY DELAY SYSTEM DRIVEN BY A HEMI-VARIATIONAL INEQUALITY IN BANACH SPACES∗
尊贵的骡子
大黑
赵雪松书法作品
杨得志巧计活捉“野骡子”
逻辑思维
牛雪松教授简介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不幸的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