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刍议*

2015-06-05凌德政

关键词:化机制作风常态

凌德政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1)

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刍议*

凌德政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1)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领会其新要求,必须找准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抓作风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作风实不实,是治党严不严的基本标准,是治党好不好的重要保障,也是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抓作风建设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更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推动作风建设的常态长效,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

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①“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领会其新要求,必须找准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抓作风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作风实不实,是治党严不严的基本标准,是治党好不好的重要保障,是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事业的各个方面,通过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1]37,以机制制度建设保障作风建设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努力打造作风新常态,建构政治新生态。这对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巩固执政根基,加强和改善对“四个全面”战略推进的绝对领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必要性

(一)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

我们党不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代,都特别重视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以保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进入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反复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发扬优良作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一天不放松”地抓党风,提出了“如果我们党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2]403的重要警示。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把作风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先后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作风改进,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以制度化保障作风改进常态化,制定了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等一系列作风建设制度,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纯净了党风、政风、民风,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调查结果表明,有78.8%的调查对象表示,强化作风建设已成为党在不同时期战胜困难、赢得主动的成功经验和重要法宝(见表1)①本文调查数据,均据笔者在合肥市委党校的青干班、科干班、县干班、乡镇街道正职班等专题研讨班上所做的调研结果。下同。。实践证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新常态下,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坚持“常”、“长”二字,必须经常、反复、长期抓,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在党员干部的思想中牢牢扎根,并外化为自觉践行,以增强党的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蓬勃发展。

表1 如何看待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必要性

(二)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迫切需要

93.2 %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党情、国情、社情、世情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党肩负着“四个全面”的战略使命,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②“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虽然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四风”③“四风”问题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比以往任何时期更要艰巨、更加紧迫。实践证明,只有构建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化机制,才是践行“四个全面”的必由之路。聚焦“四风”问题,促使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改良,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3]4-5,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确保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清明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而凝成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问题。作风正,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公信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密切,执政根基牢固。反之,脱离群众,离心离力,执政地位就会不稳。86.1%的调查对象表示,我们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就是得益于有一整套符合党的性质、宗旨要求的优良作风。无论什么时期,面临什么困境,总能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找到化解困境的有效办法,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实践证明,只有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真诚倾听民声、民心、民意,真实反映民众的意愿诉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切实抓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方能不断密切和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血肉联系。

二、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内涵、原则和步骤

(一)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主要内涵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已引申到各个领域,泛指事物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在社会科学中,机制一般是指机构、制度以及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理想状态下,良好的机制能使社会系统接近于自适应系统,即使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性变化,也可以自动迅速做出反应,调整策略和措施,保障目标优化实现。常态通常是指相对稳定的正常的状态,“化”表示转变为某种性质或状态。“常态化”就是趋向相对稳定的正常的状态。常态化机制的形成,一般要先有制度、规范,然后不断健全、改良和完善,将制度、规范内化为人的自觉素质,内化为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常态关系,内化为人的习惯行为,这种内化的过程是制度的健全、改进过程,同时是观念转变过程、素质提升过程和习惯养成过程。良好的机制应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主要具有以下特征要求:一是要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证明是为规律性的东西,在总结和提炼升华的前提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形成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模式、方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诉求,含有制度的因素,能够要求所有相关人员自觉遵守,不因人而异、不随主观意志随意改变;三是要与时俱进,具有继承性、时代性、开拓性,充分体现历史精华的传承与时代责任的要求有机融合;四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综合发挥作用,有制度的叠加效应。这些特征要求,在当前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推进上均有体现。所谓作风是指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一贯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是党的性质、纲领、宗旨、路线等在思想言谈举止行为上的具体体现。制度建设是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的根本保障。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就是通过构建规范化、常态化的制度,把作风建设从个别的、不固定的方式,转变为具有普遍的、稳定的、长期的、连续的约束力,其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

(二)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主要原则

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必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见表2):

表2 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一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党要管好党、治好党,关键要严把作风关,管治好作风。94.4%的调查对象表示,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过程,实际上是从严管党、治党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二是坚持宗旨意识、群众满意。强化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9.5%的调查对象表示,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宗旨意识,以人为本,把为民谋福利这一要求贯穿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全过程,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欢声笑语中。三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全体党员干部的形象、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有效落实,以及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81.8%的调查对象表示,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大局来谋划推进,以中心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标准。四是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创新。63.9%的调查对象认为,作风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在革命和长期建设的实践中,党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必须弘扬传承。同时,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立足新时代,赋予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探索新的推进机制和制度。五是坚持重点突破、系统推进。作风建设本身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同时是党的“五大建设”①“五大建设”,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70.7%的调查对象表示,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既要注意作风自身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密合联动,又必须注意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制度之间要相互呼应、衔接配套。六是坚持顶层设计、地方探索。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必须从党和国家层面,以法治和德治方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总揽设计,明法度、严约束,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但党风建设也离不开地方实验探索。规范在中央,突破在地方,顶层设计与地方实验两者相得益彰。81.7%的调查对象认为,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基层的践行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七是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78.5%的调查对象表示,加强作风建设,既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肩负不同责任的干部作出共性要求,又要根据各个群体不同特点,作出差异化的要求,让形成的常态化制度机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主要步骤

从我们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实践历程看,主要步骤大体包括系列化→普及化→常态化→制度化等。一是把个体做法系列化,为建章立制积累实践依据。在加强作风建设实践中,各地各部门在执行中央有关作风建设“规定动作”的同时,探索出一些各具特色、颇有成效的“自选动作”,创造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提供了参考。二是把系列做法普及化,检验形成规章制度的实践依据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各地各领域的情况差异性大,各自在实践中形成的作风建设系列化做法往往是局部的,能否适用于其他地方,需要实践检验。要把系列化的成功做法在面上推广,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善,使之普及化,从而具备作为常态化机制制度的基本特质。三是把普及做法常态化,解决普及做法能否长期坚持的问题。作风常态化制度,重在健全改进,贵在长期坚持,形成长效化。根据以往经验教训,在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实践中,有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做法得不到持久性,只坚持一段时间,因此需要解决许多相关具体问题。要把成功的普及做法常态化,在常态化的过程中检验,不断发现影响相关做法得以长期坚持的矛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使之不断完善、长效。四是把常态做法制度化,把成功的做法、好的经验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刚性化,并不断健全改进。常态做法制度化有一个细致规划和艰苦实施过程,必须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因地、因时制宜,有的放矢,切实增强制度建设的可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遵从党章和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前提,有效衔接党纪国法,从各地各部门行业的实际出发,使作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长期有效,成为鞭策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改良作风的不懈动力。

三、健全改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对策建议

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要构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必须有针对性地聚焦影响干部队伍思想、学习、工作、领导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四风”问题。调查对象认为,必须严字当头,认真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出台的相关办法,以严的标准、严的制度、严的举措、严的纪律,重点建立健全改进以下机制(见表3),不断把党的建设引向新常态。(一)以严格教育引导构建作风养成机制

表3 推进作风建设应重点健全改进哪些能够产生实效的机制

70.6 %的调查对象表示,作风养成机制是完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有效保障措施。其构建需要组织的教育引导培养,党员干部的修养净化。一要完善思想教育引导机制。作风问题之所以常抓常犯,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先出轨。这样就必须抓牢思想教育,把握方向。也就是说,要把握各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有的放矢设置作风教育内容及形式;引导干部自觉抵制“四风”,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认真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作风教育长抓不懈形成引导常态化。二要健全党性修养分析机制。作风养成的基础和根本在于党性修养。具体的目标是要建立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档案,完善党性修养分析制度;对干部的党性锻炼和作风状况定期把脉问诊,深入查找党员干部在党性、道德、作风、遵章守纪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严肃党内生活,严格党性分析,进而完善整改常态化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三要健全联、帮、带机制。培养干部特别是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联系帮扶带动教育。年轻干部具有可塑性强特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帮、带责任制,可让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结对帮扶年轻干部,可选派年轻干部担任主要领导干部助理,形成思想上引、工作里帮、业务中传、品行处带的新风尚,帮引年轻干部坚定信仰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克服浮躁、浮华和腐化作风。四要完善一线培养锻炼机制,引导干部带着情感到基层一线锻炼,“接地气”,深入实际,深入了解群众,培植对普通群众的深厚感情,增强党性、改良作风、提升才干。强化业务培训和岗位锤炼,教育干部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养成良好作风,从而成为真正执政为民的好干部。

(二)以从严监督管理构建作风约束机制

75.6 %的调查对象表示,严格的监督管理,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今后,应借助群众合力推动作风问题的发现,借助新闻媒体合力推动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借助党政主要领导合力推动作风问题的整改落实。[4]要完善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机制,规范运用互联网监督,把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全过程。一要坚持用好党内监督机制。71.1%的调查对象表示,要把干部作风情况作为监督重点,健全并落实好领导干部廉政准则、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监督制度,做到党务、政务等信息公开,从具体制度上强化对党员干部作风的监督。二要严格实施法律监督机制。74.8%的调查对象表示,要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权,支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第三,要完善舆论监督机制。88.4%的调查对象表示,应发挥舆论监督力量,可采用聘请作风监督员、开展行风评议、设立投诉举报信箱、民意调查等方式,探索实行干部作风暗访制度,掌控干部队伍作风状况,将暗访结果在有关媒体上公布,有效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第四,要健全互联网监督机制,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62.1%的调查对象表示,要及时调查处理反映上来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问题,也要及时澄清某些反映失实的问题,依法打击网络谣言,推动网络监督法治化、正规化。为方便群众监督努力创造条件、畅通渠道、改善环境,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严惩打击报复行为(见表4)。

表4 构建作风约束机制应采取的措施

(三)以严把用人标准构建作风导向机制

94.9 %的调查对象表示,鲜明的作风导向机制在选人用人上是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干部改进作风定尺度、设标准、立标杆,引导干部把更多的心思、精力、才华用在真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上。一要完善干部选拔中强化作风导向机制。把作风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业绩优、能力强的干部要选拔,作风实、品行好的干部更要选拔。大力倡导选拔使用那些办事有效率、说话有灼见、不做“两面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杜绝使用有严重享乐思想、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的干部。二要完善干部考评中明确作风标准机制。衡量一个干部作风的优劣,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更要察其果。要改革健全政绩考评机制,坚持正确的考评理念,建立以经济指标、党建指标、社会指标、文化指标、环境指标等为主体的系统考评标准体系。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要考评,政治规矩、品行操守、群众口碑、作风状况等也要考评。要结合干部岗位职责,在全面考评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所侧重设计考评内容和指标。既要涵盖“工作圈”,也要涵盖“社交圈”、“生活圈”;既要有定性规定,也要有定量指标,易衡量、可操作,力求指向明确具体、突出重点,使干部作风考核指标体系“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实、考得准”[5]。三要健全结果运用上凸显作风要求机制。定期分析研判考评结果,及时发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方面潜在的苗头问题并及时纠正,有的放矢,补齐作风“短板”。增强自觉自律意识,明确努力修正方向。要完善作风考评结果反馈制度,把作风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晋级使用的重要依据,以刚性的考评向干部传递改进作风的压力和动力,以考评促转变。确保干部党性高、作风正、干劲足、出实绩。真正把政治坚定、清正廉洁、道德高尚、原则性强、情趣健康、业绩显著的干部选拔出来。

(四)以严肃追究问责构建作风惩戒机制

82.1 %的调查对象认为,针对干部队伍的顶风违纪行为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情形,施以适当适时的惩戒,并形成常态化的惩戒制度,要发挥作风建设的警示教育和防微杜渐作用。首先,健全督查问责制度。大力整治“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对违反规定的,轻则批评教育,重则执行纪律,并予以公开通报;对管理监督的班子成员或分管人员由于疏忽出现严重作风问题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责任。要推行问责制度,实行问责倒查追究,上追两级,除问责当事人外,还要对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问责,用问责促进干部负责。其次,要健全干部任免制度。制定并实施调换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对存在严重庸懒散、不尽职责、无所作为等作风问题的干部,坚决依照相关规定,应调岗的调岗,该降职降级的毫不手软予以降职降级,在传递工作压力中激发干部队伍改进作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第三,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1]36勇于问责,敢于“亮剑”、“开刀”,严处一批工作不实、政令不畅、纪律不严、从政不廉等违规违纪典型案件,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以儆效尤,使不良作风不敢为、不能为。

(五)以严抓领导带头构建作风示范机制

在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问题上,90.5%的调查对象表示,重点在领导机关、班子和领导干部。聚焦解决“四风”问题,关键就是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要求领导率先,上级示范给下级看,下级跟着上级干,形成领导示范机制。一是制定相应的领导示范标准机制。在执行党规党纪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层级、部门及不同领域、地域的领导,规定领导示范的具体内容和行为。二是建立强制刚性规范和教育柔性引导有机结合机制。综合运用法律、制度、行政、教育、舆论等手段,有效引导、规范约束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敦促自觉做到率先垂范。领导要带头把好思想这个“总开关”,深刻剖析产生不良习性的思想根源,坚定信仰,牢记宗旨。要带头严于律己,坚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身体力行、不触红线、守住底线,管住自己,管好家人和下属。三是完善领导示范的监督问责制度。明确监督约束内容,细化“失范”行为。要带头自觉接受监督,适应在监督下生活和工作,把日常的学习、工作、交友和爱好,主动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视野”之下。完善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夯实领导示范的载体,科学制定领导示范考评制度,规范运用考评结果。确保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欲、慎权,切切实实转变作风,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为广大党员树立最好的行为示范,形成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带动效应,不断把党的建设引向深入,形成风清气正新生态。

作风建设是一项永不终结的系统工程。健全的机制对作风建设固然重要,而保障机制落到实处,即具有执行力、约束力的制度同样重要,但当前解决作风问题的制度体系、制度要素等方面仍存在着“盲点”和“缺项”,亟待改进,只有将二者相互配套、衔接形成有机整体,才能更好地改良作风,巩固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1]中共中央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2013(7):4-5.

[4]刘惠.“三严三实”树立作风建设新标杆[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04-09.

[5]郑艺.党建考核要有作风标准[N].大理日报,2013-06-29.

(责任编辑:张 燕)

D261.3

A

1672-0695(2015)05-0007-06

2015-07-13

凌德政,女,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化机制作风常态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刍议高职共青团社会实践育人长效化机制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论国有企业如何构建舆情管理常态化机制
中国古代蛇纹石玉的白化机制研究述要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