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速肌力训练在脑卒中的应用

2015-06-01徐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肌力康复训练下肢

徐燕

·康复医疗·

等速肌力训练在脑卒中的应用

徐燕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等速肌力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10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 研究组基于此实施等速肌力训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评分以及伸屈肌群PT(峰力矩)。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治疗, 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评分以及伸屈肌群P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实施等速肌力训练, 可有效改善其下肢功能, 促进其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下肢运动功能;等速肌力训练;脑卒中

脑卒中属于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一次性或者永久性功能障碍, 据调查资料显示,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着功能障碍[1,2]。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 以改善及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 其中大部分生活活动和下肢有关, 对此, 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也变得非常重要[3]。本院近年来对所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基于常规康复训练实施了等速肌力训练, 获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吿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9月~2014年2月本院接收的21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5例, 患者意识均清楚, 且病情稳定, 注意力完整, 能配合检查和治疗。本次研究已将合并有先天性疾病、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精神病史、存在严重视力障碍、智能障碍、听力障碍以及伴其他脑病史患者排除。研究组患者男60例, 女45例, 平均年龄(65.74±12.14)岁, 75例脑梗死, 30例脑出血,平均病程(34.6±2.7)d。对照组患者男58例, 女47例, 平均年龄(62.49±13.35)岁, 70例脑梗死, 35例脑出血, 平均病程(36.7±3.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 即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实施神经促进技术训练和功能训练, 包含有坐站平衡训练、卧位下单或者双桥运动训练、中心转移训练、躯体控制训练以及平行杠内行走训练等, 训练次数为1次/d,时间为40 min/次, 康复训练期间根据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研究组基于常规康复训练实施等速肌力训练, 肌力为2~3级时, 训练主要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要求每次均可于电脑上看到力矩曲线;肌力>3级, 训练主要为主动运动, 基于患者自身情况, 结合训练要求, 选择合理的角速度实施等速训练, 如60°/s、90°/s、120°/s, 每个角速均训练10次, 间隔休息时间为20 s, 其中每个循环间可休息2 min, 根据患者自身承受情况确定循环训练次数, 将肌肉适度疲劳作为明确训练量的标准, 每组肌群每日训练1次。两组患者训练时间为4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情况, 利用Fugl-Meyer法对下肢运动功能进行判断[4],其中下肢运动总积分和平衡总积分分别为34分与14分。同时记录患者90°/s角速下伸屈群P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功能评分和伸屈肌群PT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评分以及伸屈肌群PT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和伸屈肌群PT对比( x-±s)

3 讨论

脑卒中又叫做中风, 主要分为两种, 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该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比较高。所谓等速肌力训练是指于关节运动期间角速度不变, 不管训练者肌肉所产生的张力有多大, 其肢体运动始终于某特定速度(等速)下实施, 肌肉张力大小所发生的改变并不可使肢体减速或者加速的一种运动训练方式。相对于等长运动以及等张运动而言, 等速运动较为稳定且不会引起加速运动, 同时在运动期间阻力会伴随着肌肉力量增加而相应的增加, 具有完全性、多重运动速度、同时训练拮抗肌与主动肌、有效性以及即时反馈以及客观记录等优势。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等速肌力训练能够使偏瘫者肌力得到增强, 不会对其痉挛程度产生影响, 可切实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常规康复训练实施等速肌力训练的研究组, 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应用等速肌力训练, 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在临床实践中, 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和治疗需求, 采取更为合理且全面的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1] 侯立皓, 许光旭, 张桂林, 等.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功能恢复.实用老年医学, 2009, 23(4):299-300.

[2] 索云峰, 陈红霞, 周元, 等.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广东医学, 2013, 34(24):3771-3773.

[3] 李运方, 陈日锦, 廖祥洲, 等.等速训练对脑卒中后踝背屈肌痉挛患者功能障碍影响.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10):1226-1227.

[4] 朱燕, 丁莹, 强乙, 等.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对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 2011, 26(3):174-176.

[5] 舒洪波, 黄宇.等速肌力训练用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3):43-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209

2015-01-07]

471003 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肌力康复训练下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