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塞通配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5-06-01林盛强邓应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血塞通后遗症针刺

林盛强 邓应美

血塞通配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林盛强 邓应美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针刺疗法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9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塞通治疗, 治疗组给予血塞通+针刺治疗, 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9%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1.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塞通联合针刺疗法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其疗效与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血液流变有关,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血塞通;针刺;脑梗死后遗症;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后遗症是指临床脑梗死患者在患病1年之后仍伴有的语言障碍、偏瘫或口眼歪斜等症状, 据报道有30%脑梗死患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为此, 本文选取本社区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血塞通配合针刺疗法对其远期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56例, 女38例, 患者年龄54~78岁, 平均年龄(65.34±3.52)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单纯的西药药物治疗,即口服0.1 g阿司匹林, 1次/d, 0.3 g维脑路通, 3次/d, 静脉滴注400 mg血塞通+250 ml生理盐水, 1次/d, 2周为1个疗程;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疗法, 具体如下。①肢体瘫痪: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法自主活动, 伴有疼痛、麻木与感觉迟钝等情况, 若患者为上肢瘫痪, 则选穴大杼、外关、肩髃、三间、肩髎、大陵、内关与曲池、手三里、合谷以及尺泽、曲泽穴, 而下肢瘫痪, 则选穴环跳、足三里、三阴交与风市、曲泉、髀关、悬钟、昆仑、伏兔以及阳陵泉、丘墟、委中、阴陵泉、商丘穴, 每次针刺则取其中的3~5个穴位, 具体操作中一般采取平补平泻法来通调经气, 假如患者正气不足, 刺激需轻, 而对于那些较强硬部位, 可适当增加刺激, 以达到疏通经筋的作用。②语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清、单音节发声或口舌不灵活, 偏歪流涎, 或是完全不能说话, 选穴廉泉、太溪与哑门、三阴交、通里穴,若情况严重, 可加刺玉液与金津。具体操作为:廉泉穴进针之后, 朝左右两侧斜刺, 并于得气之后反复进针, 而哑门穴则进针1寸左右, 并采用捻转法进行, 待得气之后立即出针,不可留针, 玉液余金津穴, 则沿着患者舌下两盘针刺入1寸左右, 同样在得气之后再出针, 而其他各穴位则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 并作留针处理。③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患者进食后难以吞咽, 在饮水时也比较容易呛咳, 痰多不易咳出,若对其咽壁进行刺激, 并无恶心等不良反应, 而且舌苔也多浊腻, 故选穴廉泉、丰隆与扶突、合谷以及风池穴, 其中,廉泉穴操作同语言功能障碍者相同, 而风池穴则稍微深刺,采用捻转泻法操作, 扶突穴则需浅刺, 采用平补平泻法, 而丰隆与合谷穴则采取提插泻法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3]

1.3.1 临床疗效 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与肝肾功能进行检查, 并借助全自动的血液流变学仪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变情况进行检测, 所有患者随访1年, 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判定。疗效标准为: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 且肌力恢复至Ⅳ级之上, 可正常行走, 生活自理, 未见复发, 则为治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且肌力恢复至Ⅲ级之上,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 病情也有所好转, 则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出现显著好转, 且无法正常行走, 存在病灶复发,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ADL评分[4]按照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要求, 在治疗前后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 并对患者的ADL评分进行有效判定, 总分为64分, 分数越高, 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就越差, 分数<16分, 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正常。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塞通配合针刺对临床疗效比较 随访1年,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9%, 同治疗组的91.49%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塞通配合针刺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容积均明显降低, 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塞通配合针刺对患者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x-±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中老年人群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类型, 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 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从整体上降低了我国公民的生活质量。在中医学理论中脑梗死被划分为“中风”范畴中, 认为该病症多因患者瘀血阻络而成,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与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而这同现代医学中所认为发病机制基本一致, 即认为脑梗死患者, 多是因脑血管阻塞、狭窄或血液供应不足而诱发相应区域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 进而导致其丧失相应功能, 基于此, 临床对比该病症的治疗多以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与针刺按摩疗法为主。

本文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了单纯药物治疗, 比如应用血塞通、阿司匹林与维脑路通等。其中, 血塞通有着“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功效, 特别适用于临床中风偏瘫中的瘀血阻络证的治疗, 而且, 现代药理学也表示血塞通中的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即可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 保护因缺氧导致的脑损伤, 延长凝血时间, 强化患者脑血管的流量, 并使其脑血管得到一定的扩张, 使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文治疗组患者在以上基础治疗之上再给予相应的针刺治疗, 并根据患者所出现的后遗症的不同表现与症状, 选取不同的穴位进针, 结果发现治疗效果要远优于仅采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 针对临床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实际情况, 在给予其应用血塞通治疗的基础上, 对其加用针刺治疗, 不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复发率, 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情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之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罗建明.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研究.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11(9):138.

[2] 张艳, 李密, 周丽雅.中西医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70例疗效观察.甘肃医药, 2013, 32(7):505-507.

[3] 李佳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10):2526-2527.

[4] 黄久锋.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期脑梗死36例临床心得体会.中外医学研究, 2013(31):170-17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63

2015-01-04]

52831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盛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急诊科(邓应美)

猜你喜欢

血塞通后遗症针刺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