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2015-06-01张建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室性重构心肌

张建辉

探讨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张建辉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方法4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碘胺酮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 各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胺酮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不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疗效显著, 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碘胺酮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内科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危重征象, 病程长、病情复杂, 患此病需尽快送医接受治疗, 严密查看病情发展,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目前, 随着冠心病治疗方式的不断提升, 治愈率随之提高, 同时因冠心病所致的心力衰竭症状却越来越多。严重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 这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有很大的关联。基于此, 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对本院接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效果差异显著, 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对本院接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 女11例, 年龄42~83岁, 平均年龄(53.2±5.2)岁,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1例。所有患者均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 但均无因其他病症所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肝脏疾病、肺部疾病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住院后需进行心脏超声、肝肾功能、动态心电图、水电解质、血脂、胸片等多项检查, 查看患者ST-T 改变与心律变化, 并在治疗前后行常规检查, 同时监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值与24 h动态心电图。对照组予以抑制盐分摄取量、吸氧、螺内酯、洋地黄、补给钾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使用碘胺酮, 30 min内按5 mg/kg注射碘胺酮, 而后慢慢减少份量并采取微量泵入, 需掌控每天用药剂量不得超过600 mg, 静脉注入医治后再进行口服碘胺酮治疗, 3次/d, 100 mg/次, 持续7 d后逐渐降减少剂量为2次/d, 再继续用药7 d[1]。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结果表明临床症状消褪, 期前收缩褪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好转, 期前收缩降低50%;无效:通过治疗, 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未达到预期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较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高发人群为老年人, 病发率高。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高危病症, 约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总数的一半。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并发症中, 尤以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常见, 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肌缺血与心室重构情况时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是引发患者出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心肌重构又是心肌损伤的根本性因素, 当患者的心肌重构发生异常后, 其细胞就会产生严重变化, 心肌不均匀,自律性增高, 潜在的异位起搏点增加, 进而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还会造成患者神经内分泌增加,加剧心肌缺血、水电解质紊乱、心肌重构等, 如此便会招致室性心律失常, 促使室性早搏总数增多, 加剧心力衰竭而变为恶性循环。当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心室重构时, 都会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 此时心脏功能或结构会出现变化, 心脏不断扩大, 其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就会随之不断下降, 而心脏的电活动能力便呈波动趋势, 更容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近几年, 临床上医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通常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2], 鉴于其有负性肌力和促心律失常作用, 导致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然而负性肌力及促心律失常作用, 可相对延伸各部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 从而停止折返激动;控制心房和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速钠离子内流, 降低传导速度,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状况。静脉注射碘胺酮治疗时, 会产生轻度负性肌力作用, 但一般不抑制左室功能, 可扩张冠状动脉与周围血管, 促进甲状腺素代谢。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碘胺酮治疗)21例患者中, 治疗显效13例, 有效7例, 仅有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症没有明显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常规治疗)21例患者中, 治疗显效5例, 有效9例, 有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症没有明显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 碘胺酮药物可以缓解冠心病以及延缓心脏缺血和心室重构, 改善其心脏功能, 进而降低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 碘胺酮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不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疗效显著, 临床意义较大, 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1] 冯琛.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光明中医, 2013, 28(8):1607-1608.

[2] 王建中.阿托伐他汀与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3(2):27-2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52

2015-01-07]

464000 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室性重构心肌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