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转归的影响

2015-06-01邓诗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降糖药空腹病情

邓诗国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转归的影响

邓诗国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158例新诊断T2DM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9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TC、BMI、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1年病情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并对患者病情转归有益, 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降糖药物。

胰岛素; 2型糖尿病;转归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重要环节, 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明显的损害[1]。早期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但对T2DM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在临床中研究较少,无法统一[2]。本研究对新诊断T2DM患者采取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在病情转归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15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且病程均<1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9例。观察组男38例, 女41例, 年龄32~ 67岁, 平均年龄(47.6±11.1)岁, BMI:(24.43±2.43)kg/m2;对照组男39例,女40例, 年龄34~65岁, 平均年龄(47.1±11.2)岁, BMI:(24.46±2.47)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BMI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运动和饮食方案, 确保患者体质量在标准范围。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 分次进行, 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 同时给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口服治疗, 患者血糖达标后停止用药;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口服治疗, 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药物用量, 对于采用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改用胰岛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 TC、BMI、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 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病情转归情况。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患者血糖水平,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餐后C肽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停药:患者仅需运动及饮食控制即可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②口服药:改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③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良, 改用胰岛素治疗, 或一直采用胰岛素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后TG、TC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2。

2.3 观察组治疗后1年停药率为46.8%, 对照组为11.4%,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且观察组口服药及胰岛素治疗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 TC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比较( 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x-±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病情转归情况比较[n(%)]

3 讨论

T2DM原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多发于40岁以后, 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3]。其早期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 由于胰岛素β细胞功能出现衰退, 故无法维持葡萄糖的正常代谢, 引发高血糖。而持续性高血糖又可导致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下降, 使葡萄糖刺激时无法分泌足量的胰岛素, 最终加速β细胞的凋亡, β细胞数量的减少又使血糖逐渐升高, 形成恶性循环[4]。若在T2DM早期采用相应措施控制血糖, 稳定血糖水平, 可使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 有效缓解胰岛素抵抗。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 对新诊断T2DM患者采取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可有效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 减轻葡萄糖刺激, 有利于恢复胰岛素β细胞功能,缓解病情。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 由此可说明, 不论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还是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均有效, 而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TG、 TC、血糖水平及空腹、餐后C肽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 早期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 效果优于常规降糖药物。观察组治疗中停药率为46.8%, 对照组为11.4%,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口服药及胰岛素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 胰岛素对于T2DM患者病情转归的长期影响较明显。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给予饮食和运动干预, 严格控制运动和饮食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对减轻胰岛素抵抗可能有作用, 不可忽视。

[1] 赵维纲, 袁涛, 袁申元, 等.口服胰岛素肠溶胶丸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观察.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0, 18(2):67-71.

[2] 李光伟.关于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思考.中华内科杂志, 2010, 49(1):1-2.

[3] 王斌, 丁明超, 王鸿.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5(4):1131-1133.

[4] Staiger H, Machicao F, Fritsehe A.Path mechanisms of type 2 diabetes genes.Endocrine Reviews, 2009, 30(6):557-58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45

2014-12-23]

511436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

猜你喜欢

降糖药空腹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