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普妥序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5-06-01朱少文张锦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阿托硬化斑块

朱少文 张锦兰

立普妥序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朱少文 张锦兰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4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立普妥20 mg/d, 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立普妥序贯治疗(首诊ACS患者立即口服80 mg立普妥1次, 以后40 mg/d, 出院后改为20 mg/d),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例数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DL-C指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应用立普妥序贯治疗可以提高显效率, 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阿托伐他汀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序贯治疗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 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它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 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 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 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 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除了抗栓治疗外, 稳定斑块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显示, 立普妥能够延缓斑块的进展和稳定斑块、甚至逆转斑块。近年本科运用立普妥序贯治疗ACS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凝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立普妥20 mg/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立普妥序贯治疗(即首诊ACS患者立即口服80 mg立普妥1次, 以后40 mg/d, 出院后改为20 mg/d)。用药期间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丙氨酸转氨酶(ALT)。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 一般资料 48例ACS患者为2012年1~10月本院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 年龄38~81岁;对照组24例, 年龄37~8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常规扩冠、抗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例数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L-C、ALT的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LDL-C指标较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两组显效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DL-C、ALT情况比较( x-±s)

3 讨论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 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病理为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因此除了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外, 减少较大斑块的形成和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加重是该病的治疗重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高脂血症有较密切的关系, 而L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调脂药与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等共同使用治疗ACS, 能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次数。调脂药主要通过降低动脉斑块中的脂质含量, 改善内皮功能, 改善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度来降低血栓形成。可见治疗ACS时, 必需加大降脂力度, 特别是降低LDL-C, 才能有效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他汀类血脂调节药[1], 属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 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 从而起到降脂作用。立普妥是新一代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 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机制, 长期使用, 能够有效抑制肝内富含脂蛋白的合成, 最终导致血浆胆固醇水平下降, 有疗效明显、副作用低的明显优点。另一方面,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贯穿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恶化全过程的慢性疾病, 虽然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具体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但是其发生与C反应蛋白有密切的关系, C反应蛋白会在ACS患者急性期明显增高, 并且促进斑块摄取内源性LDL,从而导致了泡沫细胞的产生[2], 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而他汀类药物能够增加心肌的抗炎反应, 抑制C反应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其促炎症的反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迅速明显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 且这是一种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的抗炎反应, 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辅助作用[3]。他汀类药物能抑制γ干扰素诱导的许多细胞类型的MHC- Ⅱ表达, 使体内T细胞活性下降, 从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4]。炎性细胞因子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一方面加重了局部心肌的氧化应激及重构, 另一方面也启动了心肌损伤修复机制[5]。康海等[6]研究发现, 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构, 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且增加剂量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效应。陈春红等[7]研究发现, 阿托伐他汀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防止心室重构, 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远期预后。他汀类药物还能够稳定粥样斑块, 减少斑块形成。

综上所述, 立普妥能够通过降脂、抗炎等作用, 减少血浆中的脂质和泡沫细胞形成, 可以延迟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治疗ACS, 使用立普妥序贯治疗, 可以更好地稳定动脉粥样斑块, 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频率, 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减少致死性心脏事件发生, 同时副作用低, 值得临床推广。

[1] 杨宝锋.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2-283.

[2] 邱立红, 朱建华.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浙江医学, 2004, 26(4):316.

[3] 张京梅, 陶英, 李志忠, 等.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国综合临床, 2007, 23(3):203-205.

[4] 董砚奉, 张秀英.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临床研究.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 3(5):7.

[5] 陈莉, 柯元南, 王瑛, 等.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血脂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4):250-253.

[6] 康海, 杨军, 方毅民, 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远期影响.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2):131-134.

[7] 陈春红, 尹博英, 王丽梅, 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 2008, 48(7):18-2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39

2014-12-23]

513000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阿托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