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镇痛中硬膜外注入不同药物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5-06-01白涛吕艳玲王冬玫谢小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白涛 吕艳玲 王冬玫 谢小静

分娩镇痛中硬膜外注入不同药物的临床效果比较

白涛 吕艳玲 王冬玫 谢小静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硬膜外阻滞的分娩镇痛中, 注入不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 随机分为S组(0.1%罗哌卡因注射液+0.33 μg/ml舒芬太尼注射液)和M组(0.125%罗哌卡因注射液), 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运动阻滞、产妇满意度、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S组产妇镇痛效果出现早, 不良反应少, 下肢麻木感少于M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产妇满意度、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罗哌卡因注射液+0.3 μg/ml舒芬太尼注射液共150 ml硬膜外持续泵注用于分娩镇痛, 具有镇痛效果出现早、对产妇运动影响小、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 是目前分娩镇痛中硬膜外给药的一种较佳方案,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分娩镇痛;硬膜外;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对于绝大多数产妇而言, 分娩过程中普遍存在难以忍受的剧痛, 分娩镇痛方法很多, 但以腰段椎管内阻滞最为安全有效。目前本院使用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 以期达到较完全缓解分娩疼痛的效果。本研究对硬膜外泵注两种不同药物应用于分娩镇痛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 年龄20~35岁, 均足月妊娠, 初产、单胎(胎儿一般情况良好), 无剖宫产适应证,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 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签署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随机将产妇分为S组和M组, 各50例。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宫颈口开大约3 cm时, 产妇吸氧并取左侧卧位,由同一名高年资麻醉医生行L2~3椎体间隙硬膜外穿刺, 穿刺成功, 硬膜外导管留置3.5 cm, 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S组0.1%罗哌卡因注射液+0.33 μg/ml舒芬太尼注射液5 ml;M组0.125%罗哌卡因注射液5 ml, 作为试验剂量,观察5 min, 无局部麻醉药中毒和蛛网膜下隙阻滞, 则S组、M组给予各自标准液8 ml作为首次剂量, 两组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 20 min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 两组维持剂量均为6 ml/h。

1.3 观察指标 镇痛过程中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呼吸频率。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 VAS评分法0~10 cm标尺, 0为无痛, 10为能想象的、最剧烈的疼痛。用Bromage改良法评定产妇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分为0~3分:0分:无运动阻滞;1分:不能做直腿抬起;2分:不能屈髋、屈膝;3分:不能屈踝关节。产妇不良反应:瘙痒、低血压、恶心、呕吐、下肢麻木感。产妇满意度。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情况:评定产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均成功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镇痛期间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产妇满意度均为100分, Bromage评分均为0分, 均无运动阻滞。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1 min、出生5 min均>7分, S组新生儿体重(3171±325)g, M组新生儿体重(3163±334)g,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 S组有1例瘙痒, M组无瘙痒病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6例下肢麻木;M组32例下肢麻木,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46例自然分娩, 4例剖宫产, M组45例自然分娩, 5例剖宫产,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镇痛前及镇痛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前及镇痛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分娩时的剧烈疼痛可以导致体内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 使产妇发生血管收缩、胎盘血流减小、酸中毒等, 对产妇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良好的分娩镇痛非常有意义。硬膜外镇痛技术提供了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法。

本研究中S组采用0.1%罗哌卡因注射液+0.33 μg/ml舒芬太尼注射液, M组采用了0.125%罗哌卡因注射液, 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低浓度麻药与麻醉性镇痛药混用具有协同作用, 可以提高分娩镇痛质量, 减少副作用。S组与M组比较, 降低罗哌卡因的浓度(由0.125%降至0.1%), 增加0.33 μg/ml舒芬太尼, 镇痛效果出现早, 产妇下肢麻木感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未出现胎儿呼吸抑制。而且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较低, 可能与本研究中舒芬太尼浓度较低有关[1]。减轻运动阻滞的程度可以增加产妇的满意度, 降低助产率。M组和S组均无下肢运动阻滞。出现的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 相对于未实施分娩镇痛时的剧痛, 产妇表示可以接受, 不影响产妇满意度。

综上所述, 两组不同注药方法均可达到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S组用药后镇痛效果出现早, 不良反应少, 是目前分娩镇痛中硬膜外给药的一种较佳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是否有更加合理的局部麻醉药与镇痛药配比, 仍需更加深入研究。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85-18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31

2015-01-09]

721000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白涛吕艳玲 谢小静), 妇产科(王冬玫)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