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2015-06-01祁亚平苑书华郭长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呼吸机通气重症

祁亚平 苑书华 郭长根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祁亚平 苑书华 郭长根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重症RDS患儿采用HFOV治疗作为观察组, 40例重症RDS患儿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1 h, 观察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儿FiO2、MAP、PaCO2无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6 h, 两组各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但观察组FiO2、MAP、OI、PaCO2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 观察组OI、MAP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气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能更好更快的改善重症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 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 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1]。在我国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为常见疾病, 严重者危及生命。对重症RDS患者采取最有效治疗措施是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既往采用常频正压通气治疗重症RDS, 也抢救了部分患儿生命, 但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较常见, 费用较高, 住院时间长。近年来本院采取HFOV治疗重症RDS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本科诊断为3~4期的40例RDS患儿作为观察组, 本院2013年2月以前收治的诊断为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给予常频机械通气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8例,胎龄28~38周, 体重1000~3000 g;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 胎龄29~38周, 体重1000~3000 g。两组患儿入院时间均在生后12 h内, RDS的诊断、分级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2]。其中排除合并染色体疾病、先天性脏器发育畸形、严重感染、休克等疾病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转为高频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X线胸片分级、产后运用PS及部分患儿产前运用激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儿均于入院后即给予置辐射台、保暖、心电监护、血气、床边胸部X线检查, 诊断为重症RDS后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部分患儿于入院后3 d内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 固尔苏)200 mg/kg, 必要时12 h后予第2剂PS 100 mg/kg。其余给予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监测血压、血糖、血气、体温、心率情况。

1.3 观察和记录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后各个时间点血气指标、OI=FiO2×100×MAP/PaO2、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

1.4 两组呼吸机参数及调节 HFOV初设呼吸机参数:FiO20.4~1.0、频率:9~13 Hz、MAP 12~16 cm H2O(1 cm H2O=0.098 kPa)、调节振幅(ΔP)25~40 cm H2O, 根据血气分析、胸部X线结果调节各参数, 首先下调FiO2至0.6以下, 再渐下调MAP和ΔP, 一般维持频率(F)不变, 当FiO2<0.4, MAP<12 cm H2O, 血气分析维持正常时, 即撤离呼吸机, 改为头罩或鼻导管吸氧。

常频呼吸机(CMV)初设呼吸机参数:FiO20.4~1.0、呼吸末正压(PEEP)4~7 cm H2O、吸气峰压(PIP)20~30 cm H2O、呼吸频率(R)35~60次/min、I∶E:1∶2。根据胸片及血气分析调节各参数, 当FiO2<0.4, PIP<20 cm H2O, R<35次/min时,即撤离呼吸机或改为头罩或鼻导管吸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前、后各时间点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在FiO2、PaO2、PaCO2、MAP、O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1 h, 观察组FiO2、MAP、OI、PCO2均得到改善, 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FiO2、MAP、PaCO2无明显改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6 h, 两组各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但观察组FiO2、MAP、OI、PCO2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 两组间各参数中, PCO2、FiO2比较,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OI、MAP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结果、并发症等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愈38例(95.0%), 死亡2例, 其中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放弃治疗死亡,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对照组治愈35例(87.5%),死亡5例, 其中合并DIC 3例, 肾功能衰竭1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例。两组患儿治愈率、死亡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高, 死亡率低。两组合并气漏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肺部感染、脑室内出血(IVH)、胎儿双顶颈(BP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时间点两组患儿参数变化比较( x-±s, n=40)

表2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x±s), n(%)]

3 讨论

RDS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 是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病因, 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RDS的重要治疗方法。以往多采用CMV, 但CMV治疗NRDS时, 需用吸气压力较高, 吸气时间较长, 容易产生气压伤、容量伤和慢性肺部疾病, 并且干扰循环, 增加治疗难度,增加患者费用, 增加后遗症机会, 从而限制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3]。近年来运用HFOV治疗重症RDS, 克服了CMV治疗RDS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效果。

HFOV做为一种肺保护通气策略被大家所认识, 它是采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 以超生理通气频率的振荡产生双向压力变化, 继而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一种肺泡通气方式[4]。RDS患儿使用HFOV时, MAP初调较CMV时高2~3 cm H2O。HFOV通过其恰当的肺复张策略使肺泡重新扩张, 并通过维持相对稳定的MAP阻止肺泡萎缩, 使肺内气体分布均匀, 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进而改善氧合[5]。本资料结果表明, 两组RDS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前, FiO2、OI、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治疗1、6 h后, 观察组患儿FiO2、OI、MAP、PCO2均得到改善, 而对照组在治疗1 h后FiO2、MAP、PCO2均无明显改善, 在治疗6 h后明显改善;在机械通气24 h后, 观察组OI、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提示HFOV比CMV能更快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能在较低吸氧浓度、气道压力下进行有效气体交换,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HFOV时潮气量低于解剖死腔量, 平均和最大气道压较低, 有益于循环系统心排血量的增加, 同时减少高呼吸机参数对机体的损伤, 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该研究显示, 对重症新生儿RDS的治疗, HFOV在FiO2、OI、MAP方面较CMV改善快, 特别在早期较CMV有明显优势, 提高RDS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死亡率。观察组无气漏病例, 对照组2例, 考虑与观察组采用小潮气量、较低的平均气道压有关, 此与蔡文红[6]运用HFOV治疗15例气胸患儿全部治愈研究结果一致。两组中IVH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因IVH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机械通气是否增加IVH的发生率, 有待进一步研究。两组在合并肺部感染、IVH、BPD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还待进一步研究。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监护心率、血糖、血压均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 HFOV治疗重症RDS患儿, 能较快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提高患儿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降低死亡率,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减轻患儿负担, 值得临床推广。

[1] 薛辛东, 杜立中, 毛萌.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19.

[2]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95.

[3] 周晓光, 肖昕, 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64-266.

[4] 周伟, 荣萧.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的应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27):217-222.

[5] 游楚明, 傅万海, 覃晓菲, 等.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 13(10): 845-847.

[6] 蔡文红.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中的应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9, 24(2):120-1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089

2014-12-26]

462000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呼吸机通气重症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