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5-06-01浦玉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髓内肱骨外科

浦玉良

对比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浦玉良

目的对比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肱骨髓内钉固定, 对照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干角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髓内钉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都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良好方法, 但肱骨髓内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痛苦小, 术后骨折更易愈合, 值得临床推广。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髓内钉;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是松质骨皮质骨过渡阶段, 属于力学薄弱区,若遇到间接暴力干扰(如跌倒、撞击等)极易导致骨折[1]。肱骨外科颈骨折一般移位较严重, 还可能伴有局部大量出血,因而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上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有多种手术方法, 包括肱骨髓内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外固定架、经皮克氏针等[2]。本次研究探讨肱骨髓内钉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7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0例;年龄45~69岁, 平均年龄(55.8±4.7)岁;病程1~5 d, 平均病程(2.7±0.4)d。对照组男16例, 女11例;年龄44~72岁, 平均年龄(56.6±4.3)岁;病程1~6 d, 平均病程(3.1±0.6)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法 采用颈丛麻醉, 其入路位置为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处, 然后将深、浅筋膜逐层割开。待头静脉分离后, 向内侧牵引开联合腱和胸大肌, 而向外侧将三角肌牵引开, 使骨折断端完全暴露于视野中。采用纵向的方式将肱骨干牵引开, 然后将近端骨折块使用2.5 mm克氏针固定, 使骨折基本复位。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肱骨肌沟外侧约3 mm和大结节下方5 mm处, 并在远近两端分别置入锁定螺钉, 最后于腋位和正位上对螺钉的长度、位置进行适度调整。

1.2.2 肱骨髓内钉固定法 采用颈丛麻醉, 患者呈仰卧位,皮肤切口位置选在三角肌前、中份之间, 采用钝性的方式将三角肌分离, 使肱骨大结节完全暴露于视野中。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 采用纵向方式将肱骨干牵引开, 然后复位骨折。髓内钉的进针点为充分暴露的肱骨关节和肱骨大结节边缘的凹陷处。待开口和倒针插入后, 逐次进行扩髓, 然后插入直径适宜的肱骨髓内钉, 最后将近、远两端的螺钉依次进行锁定。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大多由于患者摔倒时肘或手着地, 致使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冲击而引起骨折, 症状较为严重, 多见于老年人, 其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此外,肱骨外科颈骨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包括血管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和胸部损伤等, 因而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3,4]。

大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 采用非手术方法无法将其成功复位, 因而需及时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临床上治疗该骨折的手术方法较多, 哪种方案最佳依旧存在争议。由于大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老年人, 骨质疏松, 传统的普通加压钢板固定疗效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钉板固定保持力不够, 加用钢板致使软组织遭受广泛剥离, 骨折端血液供应不够造成。相关研究表明, 采用传统的普通加压钢板固定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失败率达75%。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肱骨髓内钉是近年来骨科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两种固定方法, 能有效促进骨折复位, 减少骨折移位、内翻畸形现象发生[5]。

本次研究对比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取得了满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干角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均能取得显著疗效, 但肱骨髓内钉手术时间更短, 创伤小, 术后患者骨折更易愈合, 是更理想的手术方案。

[1] 周克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治疗.大家健康, 2014, 8(14):87.

[2] 陈树清.运动疗法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作用.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36):43-44.

[3] 崔伟, 吕杨训.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1):41-43.

[4] 钟志勇.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方法临床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3):238-240.

[5] 肖斌, 谢珊珊, 谢宝辉.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20): 32-3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062

2014-12-10]

476600 河南省永煤总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髓内肱骨外科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