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性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6-01周景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结肠癌开放性

周景新

开放性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周景新

目的分析研究开放性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经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进行血容量补充治疗以及抗休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感染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拆线时间、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排便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12, P<0.05)。结论开放性手术治疗结肠癌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但术后患者易出现并发症。故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式, 才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开放性手术;结肠癌;临床疗效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肠道腺癌, 其多见于直肠以及直肠乙状结肠区。其癌细胞会沿着肠壁环形发展, 并向肠壁深处浸润, 该病症不但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将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7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开放性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结肠癌的诊断标准[2], 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便血以及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将14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0例。观察组中男47例, 女23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6.3±3.4)岁;在临床分期上, A期26例、B期34例、C期10例;其中高分化腺癌24例、中分化腺癌26例、低分化腺癌20例。对照组中男37例, 女33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7.1±3.5)岁;临床分期:A期27例、B期35例、C期8例;其中高分化腺癌25例、中分化腺癌24例、低分化腺癌21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以及过程,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治疗:广谱抗生素感染预防治疗, 胃肠减压治疗、维持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进行血容量补充治疗以及抗休克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确定患者的手术方式。观察组中4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并进行一期吻合, 21例行横结肠切除术并进行一期吻合, 6例行左半肠切除术并进行一期造瘘以及二期吻合;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持续补液以及足量抗生素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并禁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未出现术中死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86.4±2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3.2±12.5)ml、术后平均拆线时间(9.4±2.3)d、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4.2±1.3)d、术后平均排便时间(5.3±1.4)d均优于对照组的(190.4±29.5)min、(194.2±17.2)ml、(10.7±4.4)d、(5.8±3.5)d、(8.6±1.9)d;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12, 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后22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16例为切口感染、4例为肺部感染、2例为吻合口瘘, 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对照组术后2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1例经治疗无效死亡, 两组术后感染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结肠癌在临床上属于消化道恶性癌症中发病率较高的病症类型, 且该病症的恶性程度较高, 近年来该病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因为结肠在人体内的生理结构较为特殊, 故其极易在术后出现并发症, 同时该病症的手术难度也相对较大。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对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4]。开放式手术是临床上治疗结肠癌的传统手术方式, 该治疗方式虽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高、治疗效果相对于腹腔镜手术而言较低, 但是对于不具备腹腔镜手术条件的医院而言仍为临床上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案。

在本组实验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开放性手术治疗, 其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但两组术后感染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拆线时间、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排便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两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12, P<0.05)。在本次研究中除1例患者外, 其余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 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手术治疗结肠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与宗亮等[5]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 开放性手术治疗结肠癌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与传统经腹手术相比, 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但术后较易引起患者出现并发症。故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式, 才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李汉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比较.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9):56-57.

[2] 李焕朗, 林伟明, 谭木秀, 等.6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河北医学, 2010, 16(11):1346-1348.

[3] 刘海林.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远期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24):3039-3041.

[4] 吴洋.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0, 32(8): 86-87.

[5] 宗亮, 陈平, 赵伟, 等.国内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3):91-9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053

2014-12-26]

123000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肿瘤科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结肠癌开放性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